
我的英雄遊走全世界,發揮影響力長達二十個世紀──專訪作者肯尼斯.強森
訪談/奇幻基地
►為什麼會想要寫一個不死之人的故事?
從小我就聽聞有人說過《傳奇之人》主角這位神祕人物的事蹟。後來,大約在十年前,我讀了《傻子旅行記》(Innocents Abroad)(法國篇中譯本《美國傻子遊法國》),是由馬克.吐溫記述自己於十九世紀晚期遊歷歐洲和古老的聖地。他在書中特別提及了那個人,以及圍繞著那個人所發展出的傳奇。這讓我開始更深入挖掘。
我發現許多真正的人物都遇見過那個人,也有所謂的目擊者說詞。其中包括波西.雪萊,她在一八一六年見過他,因此寫了兩首詩。另外從十二世紀到十七世紀也都有相關的描述⋯⋯這激發了我的想像。起初我打算把這拍成電影,不過很快就發現我面對的是個史詩故事,內容相當豐富,具有深度與可能性,拍成電影一定太短了。所以我決定寫成一部小說。
Amazon的47North部門是最先讀到這本書的地方之一,他們立刻就決定要出版。當時我很訝異他們把這本書形容成「《阿甘正傳》碰上《達文西密碼》」——因為我的小說並不是像《阿甘正傳》那樣的喜劇。
可是後來我明白了他們的意思:《阿甘正傳》跟《傳奇之人》確實有極為相似的地方:兩位主角都影響了真正的歷史人物——但阿甘的時間侷限在二十世紀中期,地點也大多在美國境內,而我的英雄威爾遊走全世界,發揮影響力長達二十個世紀。
►主角威爾跟非常多知名歷史人物交流相處,您是否有為此特地去找相關資料?
一直以來我都熱愛歷史,所以我覺得非常有趣,能夠思考我的主角威爾在世界各地艱辛跋涉時會遇見哪些真實的歷史人物。波西.雪萊(以及他十九歲的妻子瑪麗)是很棒的出發點。我想像那一晚威爾在日內瓦湖跟他們在一起,而拜倫勳爵提議大家各講一個關於死亡或恐怖的故事。瑪麗講述了她正在寫的小說《科學怪人》。他們慫恿威爾說一個故事,而威爾假裝虛構,說出了自己驚人的過去。拜倫認為這是個了不起的幻想故事,但雪萊夫妻知道這是事實——還因為同情威爾的處境而擁抱他。威爾幫助瑪麗克服她小說中的一項障礙,波西後來則是寫詩敘述了威爾的傳奇。
同樣地,一八六〇年在內華達州的維吉尼亞城,威爾啟發了山姆.克萊門斯(後來變成馬克.吐溫),而他告訴對方的一些故事後來成了馬克.吐溫早期的經典作品。不過威爾對世界的影響在好幾個世紀以前就開始了。西元一二〇〇年,威爾向一位有藝術天賦的托斯卡尼牧羊男孩描述他一千年前在龐貝看過的立體繪畫,這位男孩就是後來的喬托,創造了文藝復興的藝術。威爾在西元三〇〇年偽裝成一位聖本篤會修士,發明耕地用的犁,徹底改革了農業,也創造了第一本裝訂手稿,那是一本手抄本,是書籍的先驅。
後來他幫助詹姆斯.瓦特設計了蒸汽引擎,創造出工業革命(以及卡布奇諾);他向古騰堡建議利用能夠移動的活字印刷;他給了甘地靈感成功發起抗議;他也激發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因此產生既重要又可怕的結果。
在倫敦塔的一間牢房中,威爾花了三天時間讓過著舒適宮廷生活的法蘭西斯.培根爵士找回初衷,開創了理性時代及科學調查方法。威爾讓美國奠基者湯瑪斯.潘恩與亨利.梭羅的思想更為清晰;他發明第一具複式顯微鏡,推動了微生物學;他也向英國的康頓伯爵介紹了蒙古人防止性病的一種方式。
威爾跟赫爾曼.梅爾維爾曾在同一艘捕鯨船上當過水手,還從食人族手中救了梅爾維爾一命。梅爾維爾寫了一本關於威爾的書。如果在Google上搜尋《十字島》(The Isle of The Cross)——你就會知道那份原稿神祕地消失了。在我的小說中,你會發現出版社以某種惡毒的理由撒了謊,裡面也會寫到那部作品的結果以及目前在什麼地方。
以上只是幾個例子,表示我非常享受將我的英雄威爾安插到我們世界的歷史當中——同時也描寫了他極為正直,具有溫暖仁慈的心,並且一心一意努力做對的事。最令人滿足的是有成千上萬名讀者告訴我,他們也很享受這本書。
►書裡描述了紐約和美國的流行文化和地景,裡面提到的事物都是源自您的自身經驗嗎?
我愛紐約市。大學一畢業我就搬到那裡,一九六四至一九六六年那兩年期間,都住在曼哈頓的東八十四街五百二〇號。再往東一點,就是東端大道的街角以及格雷西廣場。在《傳奇之人》裡,我就是把漢娜.克萊兒的公寓安排在那個街角,從那裡可以俯瞰卡爾舒茨公園和地獄門——亦即哈林河跟東河的匯集處,而且不斷跟潮水衝撞,水勢洶湧。以前我每天下午都會帶著我一歲大的兒子大衛到那座公園散步。每個地方我都很熟悉。不過Google Earth在我寫作時幫了很大的忙,因為我可以再次注意公園的細節。
這項驚人的工具能夠喚起我的回憶,從頭到尾都有極大的幫助。我很高興能夠以視覺的方式追蹤威爾的路徑,從一一六街地鐵站到上西區,穿過哥倫比亞大學校園,再沿著阿姆斯特丹大道一直到聖約翰神明座堂——這些全都是我一九六〇年高中畢旅時,從家鄉華盛頓特區到紐約第一次造訪的地方。
後來我在紐約當電視製作人兼導演,過了忙碌的兩年,期間深入認識了紐約的形形色色,從砲台公園到哈林區,從東河到哈德遜河。一九八一年,我也自編自導了一齣音樂自傳式的CBS電視電影,內容就是關於我的高中畢旅,而我們也到了現場拍攝。因此,描述紐約航港局或位於七十七街與公園大道交界的列諾克斯山醫院(威爾昏迷時就待在這裡)對我而言非常駕輕就熟。我的女兒茱莉就是在列諾克斯山醫院出生。而茱莉後來畢業於紐約大學,在她讀大學期間,每次我去看她,我們都會一起探索城裡。
我也把故事場景設定在曼哈頓,原因是這座城市充滿了無與倫比的精神和能量,還有各式各樣的人。此外,小說中最關鍵的一場事件發生於除夕,就在時代廣場的中心。我想世界上大部分的人都見過數百萬人在那個夜晚湧入時代廣場,這會幫助他們想像我所描述的一切。
書中年輕塗鴉藝術家提多參觀大都會博物館的場景,完全取自於我多次造訪那裡的經驗。提托從第五大道爬上長長的階梯,被驚人的拱頂大廳嚇傻,那正是我第一次參觀時的感受——後來每一次也都是如此。容納丹鐸神廟的薩克勒展廳也是一絕,而拿破崙士兵和其他人刻在神廟牆上的「塗鴉」完全就是我所描述的樣子。
Google Earth也幫助我了解還沒親眼見過的紐約場景,例如提多在布朗克斯的住宅區。
對我來說,任何書籍或電影中只要出現紐約市,那就會成為我寫作計畫裡的角色。我很希望我的小說讀者也會有這種感覺。
►故事提到的許多歷史事件中,您覺得最難下筆或最有感觸(或者一定要寫進小說裡)的是哪一段?
我是獨子,由中產階級的白人父母養大,他們極度反猶太,也是很強烈的種族主義者。每天晚上吃晚餐時,我都會聽見他們隨意說出關於族群與種族歧視的話。不知出於什麼原因——但我非常高興是這樣——我從來就不相信那些話。我沒步上父母的後塵,而在擔任作家、製作人與導演的職業生涯中,我也試著做跟他們完全相反的事:我一直努力以各種方式打破不寬容與偏見。
在這本小說中,我決定直接面對歧視。我的女主角吉莉安.蓋瑟瑞是位記者,她聰明伶俐、精力充沛、專心致心,擁有抱負及機智,但也出乎意料地脆弱。原因是她被我們很早就意識到的兩個問題糾纏:她對母親之死一直有些揮之不去的罪惡感,另外一個煩惱是她對特定種族/族群的人有種低調但根深蒂固的厭惡。
吉莉安在故事中的旅程跟我們的主角威爾平行:他在追尋自己存在的理由,想要了解他在生命中的角色到底是什麼。吉莉安在她生活中追尋的也正是如此。
威爾必須面對外在的超自然惡魔。
吉莉安最後則必須面對內在的惡魔。
當關鍵時刻到來,他們必須立刻依據本能做出正確選擇才能戰勝那些惡魔。
我在寫作時的挑戰,就是要誠實無畏地呈現吉莉安的過去與現在,這樣讀者才能站在吉莉安的處境,而當她突然明白真相,讀者也才會立刻知道她應該做出什麼正確的選擇。
►《傳奇之人》在二〇一七年時出版上市,當時恐怕任何人都難以想像二〇二〇年會爆發全球性的傳染疫情,而書中威爾的意念與精神,似乎正是如今我們每個人所需要的;目前台灣疫情依舊嚴峻,而美國已經歷過疫情高峰,情勢逐漸掌控下來,您是否能對台灣讀者說些鼓勵的話?(P.S. 很感謝美國捐贈疫苗給台灣)
《傳奇之人》在二〇一七年發行時,世界上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在我們有生之年可能會出現像一九一八年西班牙流感的流行病,造成災難般的影響。Covid 19對我們這個陷入困境的世界帶來毀滅性的影響,而我們許多人都經歷過失去朋友與家人的痛苦。更令人心碎的是許多國家的領導者都很無能或充滿政治動機——最明顯的是我所在的美國——相關的警示和專業的科學意見都被無情地忽視與壓制。這種令人厭惡的無能導致三十至四十萬的美國同胞不必要且痛苦地死去。
幸好我們的國家領導者已經替換,美國現在也正帶領世界開始復原,包括將十億劑救命疫苖送到全球的低度開發國家。我相信我們大家都能夠歡欣鼓舞,因為更燦爛更明智的未來即將到來,而我也有信心適應力強的台灣人也能共享那樣的未來。
有趣的是,大約在冠狀病毒出現的十年前,我對病毒的問題就非常好奇了。當時我聯絡了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的科學家,花了幾個星期時間親自調查他們在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城CDC總部所做的研究。
最後我據此創作了另一本小說,由Amazon於二〇一八年發行,書名叫《The Darwin Variant》。
主題是關於一種非常特別的病毒,許多人竟然渴望被感染。喜歡《傳奇之人》這本小說的讀者應該也會覺得《The Darwin Variant》很有趣。以下是情節描述:
有顆彗星的碎片將一種未知病毒帶來地球,它會加速進化,將適者生存的情況發揮到極致。受感染的植物會長得更強大——可是也會阻礙未受感染的植物生長;農場動物變得有攻擊性而且致命。受感染的人類會有更強的心智能力——他們的大腦突然能以天才或接近天才的水準思考,但同時也有一種難以克制想要支配的欲望。他們會冷酷地拋棄同情心,以及阻擋他們滿足統治渴望的一切事物。而且,受到感染的人全都聯合起來——這是為了要獲得更大的權力。
一位逃亡的CDC博士和一位離家出走的少女,是否能夠建立起反抗力量,阻止這場威脅全世界的病毒陰謀?
《The Darwin Variant》的目標是主流讀者。這是一本高概念、懸疑、描寫未來、充滿動作的驚悚小說,除了描寫即將發生的全球大災難,也探究了一般人在面對突然崛起的專制極權政體時會有什麼反應。
故事講述的方式是透過第一人稱的目擊報告,當中交織了個人日記、錄音譯文、監視攝影機、行車記錄器與穿戴式攝影機、駕駛艙與飛行資料記錄器,再加上機密的聯邦調查局/國安局/中情局通訊內容,這一切都在探討我們所知的人類是否能夠生存下去——如果可以,那麼該如何定義理想的進化人類呢?
本文介紹:
《傳奇之人》。本書作者/肯尼斯.強森;譯者/;出版社/奇幻基地
※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