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pexels

想說真話又怕傷人?「生氣預告」有效降低溝通成本

文/野野村友紀子;譯/林佑純

在第一章也有稍微介紹到,就是如果有想說的話,先別實際說出口,而是明確表現出自己當下的感覺。

重點在於「我現在沒有生氣。雖然現在沒有,但你下次再這樣做,我可能就會生氣了」,展現出些微的憤怒情緒。

例如,在公司交辦工作給部屬,卻覺得對方在工作上太隨便,就用一句:「你也太隨便了吧!」以吐槽的口吻讓對方知道。

繳交時間明明在當天上午,部屬卻要拖到傍晚快下班之前才完成,還絲毫不會感到不好意思,只丟了句:「這是你要的資料。」

這時,只要用「慢死了!」這句話,就能簡潔有力傳達自己的想法,而且這樣就夠了。

這種類型的部屬,本來就容易對自己超過繳交期限、工作速度慢等缺乏自覺。就算有,也不太會重視這些細枝末節。

即使主動向他表示:「我說你啊,繳交時間是什麼時候?現在已經傍晚了耶。動作也太慢了,連這種最基本的約定都沒辦法遵守,根本就不配當個上班族!」也會淪為嘮叨的說教,不算是個聰明的選擇。

就算真的這麼做,可能也只會被嫌煩。

一句「慢死了」雖然簡單,但在意思上也表達得夠清楚了。

這句話的重點看似放在「你做太慢了」,但其實主詞是放在「我很驚訝」的「我」上面。

在真正責怪對方之前,先用一句「慢死了」,來表達出自己感到驚訝。語氣雖然聽來有些強烈,但對方也不至於因此產生負面的感受。

這麼做,也能降低反遭對方厭惡的可能性。

祕訣在於,震驚的表情加上少量的憤怒。大概就像是驚訝之餘,又帶了點怒氣的神情。假如做得太過,很容易會惹人嫌,所以還請適度表現。

要是避開目光,嘴裡又念念有詞那可不行,看起來個性太糟糕了。開頭夾雜一些笑梗,或許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可以把這想像成是一種吐槽。

說了這麼多,但其實一點也不複雜。只要坦率展現出你的驚訝就好。

即使只有這樣,這強而有力的一句話,還是能將你的情緒傳達給對方。面對你的驚訝,對方也會感到很驚訝吧。

於是,對方很可能會反射性回答:「不好意思!」

這種簡短的預告,同時能夠製造一個良好的道歉機會,也相當適用於不太願意承認自我錯誤的對象。

假如對方還是不願意道歉,不妨就維持驚訝的神情望著他,直到那個人願意道歉為止。

「我說你啊,你晚了那麼久,就沒什麼想說的嗎?」

「對不起……。」

「我不說你就沒自覺嗎?你真的覺得自己有錯嗎?」

「是的……。」

「不,那你剛剛就應該先道歉啊!」

其實,你可以不需要把自己、對方跟周遭的人,都捲進如此煩躁的對話當中。

改說:「慢死了!」之後再簡單加一句「好好遵守時間啦」就行了。

對方聽了,不會像被責罵的時候那般沮喪,可能會更願意自我反省:「這樣啊,原來我動作這麼慢,都嚇到人家了……。」

稍微強硬一點的口吻,也等於稍加施壓,表明現在雖然沒有生氣,「但下次再遲交,我可能就會生氣了」。

所以我才取名叫「生氣預告」。藉由隱約告知對方,這是真正生氣之前的預告,以達到告知及防範的目的。

沒有重播這回事

「讚美可以有無數次,但責罵只能一次。」這是我母親常說的一句話。

任誰被稱讚都會感到高興,被責備都會心生不悅。

「簡報做得真好!」

「前陣子的考試,你成績很不錯嘛!」

在讚美別人的時候,就算提及過去的事,不厭其煩的稱讚對方都沒問題。但在責罵別人時,就要盡量簡短,明確指出對方的錯誤或應該修正的地方,並且盡量不再重新提及。

我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也盡可能做到這點,不過實際嘗試後,才會發現真正的難處。因為孩子犯下相同錯誤的次數,往往是我們大人無法想像的。

我們總是會忍不住脫口而出:「這我之前就說過了吧!」、「你又這樣了!」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

在工作和人際關係中,我同樣將這點銘記在心。

每當聽到一次負面和尖銳的話語,人的內心都會感到刺痛。再三重覆的忠言,不僅無法加深人與人之間的理解,反倒會為對方帶來不必要的傷害。

對方要是採取自我防衛的姿態:「有必要說成這樣嗎?煩死了!」結果就是落得得罪人的下場。

正因如此,在說「慢死了」這句話的時候,絕對要快速簡潔的說出口,請千萬別誤用拖延或誇張的口氣。

※ 本文摘自《說真話不得罪人的方法》,原篇名為〈讚美要直播,責罵不要重播〉,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