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from Flickr CC by alex lang

製作人是主創團隊的靈魂!⋯⋯但影視製作人到底都在做什麼?

文/劉瑜萱(劇集《通靈少女》製片人、鏡文學內容籌製部總監)

「你是製片人?製片人到底負責什麼樣的工作?」

這是我工作十幾年來很常遇到的問題,以往製片制在台灣是一個相對少見的運作模式,非業界的朋友或一般觀眾很少知道製片人的工作專業內容是什麼。但即使在業內,每位製片人的工作方式、職權範圍與專業養成其實也大有不同,我一直很希望能整合製片人們各自建立的經驗系統,讓新進的熱血製片可以縮短試錯的路徑,更有效地串連起來,甚至能夠集合成為台灣拍片圈的製片系統。

這個理想很宏大,加上每支片子都是有機生成,遇到的狀況很不同,究竟如何能找出不同製作方式的最大公約數,就成為我一直放在心上,卻不時延宕的待辦事項。

直到在北藝大電影所教課時發現了這本令人興奮的工具書,即使那時只有英文版,我還是大力推薦學生們想辦法買下,作為新手製片必備的案頭書。去年知道鏡文學希望逐步引進適合台灣的影視產業相關書系,我更是抓到機會推薦這本屬於製片的入門書,很開心能讓這本書中文化,相信對於台灣的新手製片們會有很大的幫助。

因為美國低預算小型獨立製片的製作規模、產製流程跟台灣中小型電影相去不遠,作者鉅細彌遺地把製作一部電影從無到有的過程一一拆解,更珍貴的是,他在每個步驟過程中詳細說明了「身為製片人」的思考過程,這樣完整公開所有心中所思所想的手把手教學,即使在業界或學校,也很難有時間機會讓前輩依著每個執行步驟一一說明所有思考細節,而這些,卻恰恰是製片養成的重要基礎細節。

尤其是低成本的獨立製片甚至學生製作,在沒有現金、沒有人脈時該如何開始?這本書給了明確的步驟指引,讓完全沒有製片經歷的入門者可以依序跟著書中的講解嘗試完成影片。

這本書也可以作為初級製片課程的教科書,作者已經詳實紀綠了製片人製作電影的每一步執行細節,讓製片老師們得以依此為基礎,在向學生們說明影片製作的全流程中,不用再花心力從小處開始,而有更多空間補述自己製作影片時更宏觀、更全面的考量與視野。

這也是我在這本製片入門書導讀中,還想額外再多囉唆叮嚀的部分:跟著這本書學會了獨立製片執行細節後,別忽略了,製片人最重要的核心價值──「你就是主創團隊的靈魂」。

我一直認為,製片人不只是控制預算、掌握進度,也不只是找錢、找人、找資源。製片人必須有獨到的眼光發掘有潛力的題材,並且知道如何打磨這樣的題材,讓一個概念得以成為一個好的故事。更重要的是製片人能夠為這個故事找到適合的市場定位,主創團隊能夠依循著這個定位方向前進,大家在故事發展或是製作的階段才不至於迷失。說故事的方法千千百百種,在故事發展階段會有各種發想與嘗試,越有趣的概念,就有越多選擇,而製片人得是在主創團隊腦力激盪的時刻,抓住方向,擔任燈塔角色的人。

什麼敘事形式與規格最適合你手上的故事、最適合你合作的導演與團隊?什麼是最能夠打動你們的故事內核?而你的這個故事,要說給誰聽?對於開發製作案來說,製片人能夠掌握清楚的故事「定位」,這是極為關鍵的一環。

有了這個能夠登高一呼,期望能一呼百應的核心方向後,製片人還得成為推動團隊持續前進的那個人,確保這個打磨完成的故事最終可以被完整執行,成為螢幕上一部部好看的影片。製片人的工作從模糊的故事概念發展之初,一路忙活到影片上映發表的那一刻,可以說是從故事的最初到最後,陪伴故事最久的其中一位重要主創人員,為什麼作者說製片人「讓開發製作案得以存在」,也就是這個意思。

能夠兼顧市場面、財務面、創意面、執行面,每部影片都需要這樣的角色負責各面向考量的調節,為影片找到合適的平衡點,並且把影片催生並推到市場上,面向觀眾,其中的工作內容龐大又瑣碎,難以言說或量化其對故事的影響力。

這些是在執行細節之外,製片人更需要時刻謹記在心的重要專業價值。

很期待有更多熱血製片加入,不過這些複雜、多面向的折衝考量,還是需要奠基在紮實的執行基礎上。所以一步一步來,從這本書教的基礎開始,讓自己慢慢累積到能夠成為主創團隊的靈魂製片人。

新手製片們,這本工具書是為你們而生,它一定是目前最豐富清晰的製片入門know-how大集結,強力推薦!

本文介紹:
變身影視製作人!你就是主創團隊的靈魂》。本書作者/莫琳.瑞恩;譯者/呂繼先、林欣怡;出版社/鏡文學股份有限公司

※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延伸閱讀:

  1. 天才的思考
  2. 低成本拍出賣座神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