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unsplash

北京人凌晨五點就開始搭車,幫排隊的長輩們是城市日常

文/波波夫

八一四路是跨越北京城區和河北燕郊的九條主要公車線路之一,這趟公車也見證了數十萬年輕人,每天近百公里的漫長跨省通勤路。

清晨五點半,路燈已熄,天還沒亮透,八一四路早班車開始發車。張紅英的手機鬧鐘也響了……四月的清晨還有些微涼,張紅英裹在藍色防風衣裡。她已經在這裡幫女兒排了四年隊,連八一四路的公車司機都認識她,進站時隔著擋風玻璃朝她點點頭……等車隊伍最長時達到三百公尺,但十幾位老人總能站在隊伍最前端……他們在等自己的兒子、女兒、媳婦、女婿。為了讓兒女多睡十幾分鐘,能在上班的路上有個地方坐,這些老人提前到公車站替兒女排隊[19]

二○一四年,河北燕郊,在公車站幫子女排隊的老人們引起了央視、《中國青年報》等媒體的注意,燕郊「睡城」開始為人所知。但這是北京早上極為常見的一幕。每天天沒亮,就有幾百萬人從燕郊、亦莊、良鄉等遠郊四面八方湧入北京五環內,開始他們一天的工作。

支付寶發布的《數說中國人的夜生活》顯示,北京人凌晨五點就開始搭車,是中國所有城市中最早的[20]。據北京交通發展研究院統計,二○一九年,北京六環範圍內,通勤出行約占每天全部出行量的一半,有兩千三百萬人左右,平均通勤時間五十六分鐘,平均通勤距離為十二.四公里,而家住在郊區到中心城通勤的人,平均通勤距離為二十五公里左右[21]

北京並非特例。據聯通智慧足跡大數據的分析,從平均通勤時間來看,全國十大城市中,上海和北京位居前兩名,平均通勤時間接近一小時,其他城市均在四十分鐘左右。從極端通勤人群(通勤距離最遠的一○%)平均時間來看,北京和上海依舊高居榜首,極端通勤平均時間超過一個半小時,其他城市在六十分鐘到八十分鐘之間[22]。長距離的通勤已經呈現出顯著的跨城特徵,例如工作在廣州,居住在環穗的人口超過五十五萬;工作在北京,居住燕郊、固安等河北市縣的人口據不完全統計也有三十六萬人。

超長通勤時間的負面影響不可小覷。

在對大量通勤文獻進行研究後,美國 Science of Us 網站總結了一系列「通勤真相」:早早的去上班是你一天中最糟糕的事,晚下班則位列第三。哈佛大學心理學家丹尼爾.吉伯特(Daniel Gilbert)認為,儘管每天都在重複相同的路,但人們永遠都不會適應通勤。不過嘗試新的通勤方式或許能改善上班族的心情。根據麥吉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針對三千三百七十七名乘客所進行的調查,相較於開車、公車和地鐵,走路、騎車、火車這三種通勤方式會讓人感覺更加舒適。

而長時間的通勤甚至會毀了一個人的婚姻,但如果通勤方向一致,則會讓夫妻關係更親近。一項涉及兩百萬瑞典已婚人士的研究發現,車程四十五分鐘以上的長距離通勤者的離婚率,要比不需要通勤的人高四○%。另一項調查發現,夫妻前往相同方向的工作地會令他們對彼此的關係更加滿意。人們花費在通勤上的時間,並不能用來鍛鍊或補眠。

一項跨距五年的研究顯示,平均每天花費五十分鐘通勤,會導致睡眠時間減少十一.○三分鐘和鍛鍊時間減少一.二九分鐘。而對通勤時間超過三小時的「超級通勤族」來說,則意味著要減少四十四.七分鐘的睡眠,同時比在家辦公的人減少了六三%的鍛鍊時間[23]

英國私人醫療保險公司「活力健康」,委託劍橋大學等機構對三.四萬餘名上班族聯合展開調查,試圖找出通勤時長、靈活安排工作時間和在家辦公,對雇員健康和工作效率的影響。結果顯示,單程通勤時間超過半小時,就會對員工健康和工作效率產生負面影響;通勤時間最長的人單程通勤在一小時以上,憂鬱機率高出平均水準三三%,產生與工作相關壓力的風險高一二%,每晚睡眠時間不足七小時的可能性高四六%。換句話說,這些人工作效率不如那些可以靈活安排工作時間的人。另外,單程通勤時間不到半小時的人,更可能獲得充足睡眠和良好精神狀態,從而工作起來更有效率[24]

註釋
[19] 王晶晶:〈開往北京的八一四路公交〉,《中國青年報》,二○一四年四月三十日。
[20] 支付寶:《數說中國人的夜生活》,二○一九年三月。
[21] 北京交通發展研究院:《北京市通勤出行特徵與典型區域分析》及《北京市居民公共交通出行特徵分析》,二○一九年八月三十日。
[22] 〈十大城市通勤調查:平均四十分鐘左右,滬京近一小時居首〉,北京《經濟日報》,二○一九年七月十二日。
[23] 陸紓文:〈美國有三百五十萬「超級通勤族」:不是在上班,就是在上班的路上〉,《文匯報》,二○一九年三月二十八日。
[24] 王鑫方:〈通勤時間長容易抑鬱建議靈活安排工作時間〉,新華社,二○一七年五月二十四日。

※ 本文摘自《倦怠,為何我們不想工作》,原篇名為〈快轉人生,讓你更快倦怠〉,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