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unsplash

「工作九九六,生病ICU」中國工程師用生命無償加班

文/波波夫

二○一九年三月二十日,技術創意網站 V2EX 網友「@nulun」,註冊了功能變數名稱為「996.icu」的網站,內容口號為「工作九九六,生病 ICU [1]」。六天後,在微軟旗下的著名開放原始碼平臺 GitHub 上,一位 996icu 的新註冊用戶創建了名為「996.ICU」的代碼庫(codebase)。在 996.ICU 的代碼庫血紅的專案頁面上,呈現的是一段慘白的文字,寓意中國的程式設計師在被迫用生命加班。

「九九六」工作制,即每天早上九點上班,一直工作到晚上九點,每週工作六天。九九六工作制的週工作時間為最低七十二(12×6)小時。

中國標準工時現況:一天工作時間為八小時,平均每週工時不超過四十小時,加班上限為一天三小時及一個月三十六小時[2],逾時工作薪水不低於平日薪水的一五○%,而一週最高工時則為四十八小時,平均每月計薪天數為二十一.七五天。

按照中國《勞動法》規定,九九六工作制下只有拿到當前薪資的二.二七五倍,在經濟帳上才不會吃虧。

什麼是 996.ICU?工作九九六,生病 ICU。
Developers’ lives matter.[3]

不久,這一專案被用戶自發翻譯成多國語言版本,號召全球程式設計師加入。該代碼庫在創建後兩天(三月二十八日)即獲得五萬個標星,三月三十日凌晨前突破十萬個標星,並因快速獲得大量標星而躍居 GitHub 的週度和月度趨勢榜第一。

「社畜」的矛盾心態

儘管九九六在中國科技公司早已司空見慣,但司空見慣並不代表著合理,同樣也不代表人們的真實想法。中國知名科技媒體、同時也是世界第二大的證券交易所那斯達克上市公司的 36 氪,派出記者採訪了近六十位新經濟公司的從業者,包含了創業公司的創始人、大公司的新員工、中高層管理者,詢問他們對於九九六的看法[6]。一位來自小米的營運員工說:「我很理解某些公司九九六的決定,有時候產品在關鍵時刻,就是要比別人快,才有可能活下來。」一位前 ofo(小黃車)實習生說:「員工能接受九九六的前提是信任公司,願意付出代價和公司一起成長。」

反對者也大有人在。一位騰訊的產品經理說:「九九六是低成本的違法行為,和殺人無異。」另一位匿名的電商企業員工說:「九九六企業可以是員工的一種選擇,但不能是『不得不選擇』。」而一位遊戲開發工程師說:「不支持九九六。請按法律法規給加班費,給錢就加爆。」

滴滴[7]發布《二○一六年度加班最「狠」公司排行榜》顯示,在工作日平均下班時間最晚 IT 公司中,京東下班最晚,平均下班時間為二十三時十六分。排名二至十二的騰訊(銀科)、58 趕集、騰訊(西格瑪)、奇虎 360、滴滴出行、優酷土豆、搜狐、愛奇藝、新美大、新浪和百度,都在二十時之後。在每月加班天數最多的公司中,京東以二十天居榜首。滴滴出行、58 趕集、新美大員工同樣苦不堪言,每月加班七天以上。

高德大數據得出了二○一六年加班最多的城市,及加班最晚的科技公司。其中,從城市維度看,北上廣深位居前四,其餘六座城市分別是成都市、杭州市、重慶市、蘇州市、武漢市和東莞市。其中,北京、深圳、上海在加班城市第一梯隊,占比超過六○%。

從公司維度看,以十八時開始計算加班時長,華為是平均下班時間最晚的公司,直到二十一時五十七分,而新浪二○一六年加班時間同比下降二四.一%。而且,BAT(百度、阿里、騰訊)均在加班最多公司之列[8]

不僅是科技公司,幾乎近半的中國公司都有加班文化。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在二○一八年對一千九百八十名上班族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五○.七%的受訪者稱所在企業有加班文化。五三.○%的受訪者認為過度加班會損害員工身心健康,不利於企業長遠發展,四四.一%的受訪者認為過度加班會降低工作效率,讓員工罹患「拖延症」。五八.八%的受訪者建議企業進行科學工作統籌、人員分工和流程規畫,四四.六%的受訪者建議企業建立健全工時協商機制[9]

中國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發布的《二○一八年北京市居民時間利用調查報告》,透過連續記錄北京民眾一天二十四小時的活動發現,對於北京市居民中參與就業的人群來說,平均工作時間為八小時三十四分鐘,比十年前多了近一個小時。其中,十五歲至三十九歲的青年平均工作時間為十小時,折合一週五十個小時[10]。作為對比,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中工時最長的墨西哥,週均工作時長也只是略多於四十三個小時,而中國《勞動法》的法定週平均工時則是四十四小時。

也有觀點認為九九六並非一種強制,而是市場供需博弈後達成的平衡。

騰訊新聞穀雨工作室和鏑數聯合進行的一項關於「為錢加班意願」的調查顯示,八成職場人每週都有加班,且一半都屬於無償加班。

調查中,一般員工普遍表示「只要有錢一切好說」(占比五一.一一%)。職位越高,願意為錢加班的比例則越低。全國總工會開展的第八次全國職工隊伍狀況調查顯示,僅有四四%的職工表示自己拿到了符合《勞動法》規定的加班費,或者被安排了補休。剩下的五六%當然就屬於「無償為公司奉獻」了。沒有加班費,只有「心靈雞湯」的加班,年輕人當然無法接受[11]

知名科技評論人士曹政曾梳理科技公司員工加班的四個歷史階段:宅男蹭網階段、為夢想奮鬥階段、不拚就會死的階段、最不缺的就是肯加班的程式設計師階段。他在一篇文章中寫道:「我希望程式設計師都懂一點邏輯,你恨九九六,這是政治正確,但你要能理解,那些知名企業敢強推九九六,底氣在於,你不愛來沒關係,後面有的是排隊來的……九九六是個市場選擇,不是某個企業家、某個企業可以隻手遮天的,沒有誰有這個本事,給他們底氣的,是那些排隊等offer的應徵者[12]。」

拚命工作的文化,正在從流水線工廠擴散到科技公司的辦公大樓,這也是從美國到中國,科技公司興起的一個重要背景。

註釋
[1] Intensive Care Unit,加護病房。
[2] 臺灣勞基法規定:勞工正常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八小時,每週不得超過四十小時。另雇主徵得勞工同意得延長工作時間,其連同正常工時每日不得超過十二小時,每月延長工作時間總時數不得超過四十六小時,但如遇天災、事變或突發事件有例外規定。
[3] 內容引用自996.ICU代碼庫。最後英文句子意為「程式設計師的命也是命」。
[6] 張信宇:〈九九六激怒了全球程式設計師?但這六十人這麼說〉,36氪,二○一九年四月七日。
[7] 移動出行平臺,提供計程車服務。
[8] 相欣:《高德地圖二○一六年度交通報告:一線城市擁堵緩解,華為加班最狠》,騰訊科技,二○一七年一月十日。
[9] 王品芝、吳淑斌:〈調查:五成受訪者稱所在企業有「加班文化」〉,《中國青年報》,二○一八年三月二十九日。
[10] 沙璐:〈北京人的時間去哪兒了?上班族工作時間十年增加五十六分鐘〉,《新京報》,二○一九年四月九日。
[11] 《壓傷年輕人的不是九九六,而是加班不給錢》,穀雨數據,二○一九年七月十三日。
[12] caoz的夢囈:〈關於程式設計師的九九六,我們談談歷史和邏輯〉,虎嗅網,二○一九年三月三十一日。

※ 本文摘自《倦怠,為何我們不想工作》,原篇名為〈工作九九六,生病ICU〉,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