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Flickr by lin Judy(快樂雲)

比起甜蛋糕,我更喜歡鹹蛋糕,彷彿人生另一種出路

文/張亦絢

比起甜蛋糕,我更喜歡鹹蛋糕。

將太在參加某項廚藝競賽時,遇到很難解決的難題,最後他想出來的辦法,就是「做成蛋糕」。他的材料既不是甜蛋糕也不是鹹蛋糕的素材,而是某些「不會與蛋糕聯想在一塊的東西」。比如俄國的小說裡,會出現「鱘魚糕」──我從來沒吃過,但在想像中,覺得那應該非常美味。

那一集的《將太的壽司》非常好看,「做成蛋糕」這個出路,應該不只是廚藝的,也可以應用在許多其他的事情上。有時,當我遇到生活或想法上的瓶頸,我也會向自己喊話:「做成蛋糕!」

猶太人在五旬節會吃起士蛋糕,使我有點生氣──我們一般人只有在生日才會吃蛋糕!如果做猶太人,每年多一次,可以名正言順地吃蛋糕──我生氣不太有道理,其實是因為我相當喜歡起士蛋糕。巴黎猶太博物館附設的甜點鋪,是我吃過數一數二好吃的甜點──那些風味在別處,我都沒嚐過。雖然現在誰高興,都可以來個蛋糕切片,但是帶有「慶祝理由」的蛋糕,還是不太一樣。

很小的時候,我父母會動手做我的生日蛋糕,就是蛋糕皮上有黑棗的那種很古典的蛋糕,我只記得攪拌時,會弄得砰砰響,是很熱鬧的製作過程。我一共碰過三次別人幫我做蛋糕──倒有兩次是在法國。蛋糕有許多故事,如義大利的提拉米蘇,或德國的黑森林。

鹹蛋糕並非稀有,但比起甜蛋糕還是少見。木柵路上的店鋪沒有我愛的,真要吃,得走幾個街,用的是筍──有用肉鬆的,肉鬆就較為平凡。原本我是不會知道這家位在彰化鹿港的里昂鹹蛋糕。口罩最缺的時候,看到一則新聞,這店家大量捐出口罩。當時,我就想「咦?竟然有鹹蛋糕專門店啊。」──本來馬上要訂,但我這方面手腳很慢。今年終於得償心願:吃到了里昂鹹蛋糕。

※ 本文摘自《感情百物》,原篇名為〈鹿港鹹蛋糕〉,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