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也青春】1726年的犽猢(yahoo)與拉普塔(Laputa)——曲辰談綏夫特的《格里弗遊記》

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 犽猢,由雅虎創辦人將此做為該網際網路服務平台的品牌名稱(Yahoo!)
*️⃣拉普塔,宮崎駿引用為原創動畫《天空之城》的故事場景

我想幾乎沒有人小時候沒看過《格列佛遊記》,或《小人國遊記》。一提到這兩個書名其中之一,我腦中立刻浮現一個巨大的身軀躺在地上,他的頭髮被抓成一束束,成星芒狀固定在頭四周,好幾個小人或爬到他身上、腿上,或在地面上仰望著他。
然而,有許多人可能並不知道,敘事的主角格列佛去的不只是小人國,或大人國(有些版本會好心地加入格列佛的第二次航海,合為《大小人國遊記》),事實上他去了四個地方。

我這次讀的是由齊邦媛主持的國科會經典計畫、單德興費時六年完成的學術譯註版之普及版。單老師根據原書名Gulliver,所聯想到的gullible(容易受騙)一詞,為傳達原文幽微、諷刺的意思,又兼顧發音,譯為「格理弗」。節目中我以此為書名介紹給聽眾。

感謝曲辰選了這本作品,讓更多讀者有機會讀到(或重溫)完整本。他精闢的領讀摘要如下:

一、曲辰首先指出,雖然小時候大部分人都讀過《大小人國遊記》,但及長再來讀,而且讀的是完整本,必定有極為不同的體會。兒童版的主要訴求和閱讀樂趣,在於航海旅行的奇遇,新鮮事物的見聞,覺得滑稽、荒唐,然而讀完整版,就會看見完全不同的東西,發現內藏著很深的意涵。
畢竟這一趟旅程長達17年,非常漫長,實則整個基調顯得悲觀許多,這帶來閱讀心境上一個很大的翻轉。

二、17年的旅程共分成四段,每一段都是本來要去某個目的地、達成某項任務或目標,但都事與願違,由於各種原因被迫漂流。例如,遇到暴風雨,所以漂流到了印尼附近島上的小人國。第二段在海上迷航,到某座島上找水,被同行的水手拋棄,落難在大人國。
第三段則是被海盜洗劫,到了一座天空之城,和日本。日本是格理弗遊記中唯一不是虛構的國家。第四段更慘,遭到手下背叛而到了慧茵國。我們可以看得出來,故事顯得越來越悲觀、越來越黑暗,仔細讀,更會發現這是一部政治意涵非常濃厚的小說。

三、曲辰更進一步地說明,在「小人國遊記」中,從格理弗的眼光來看,那個朝廷裡充滿拍馬屁和鈎心鬥角的情節。格理弗雖然受到皇帝的禮遇,但事實上他的身分十分特殊與尷尬,他是超然於其他貴族勢力的人,可是當他沒有辦法為大家所用時,就會遭到排擠和驅逐。而皇宮失火導致他陷入生命危險,更是他救了火應該有功,卻因為方法惹怒了皇后而下場堪憂。

四、格理弗在「大人國遊記」的經歷更具政治諷刺意味。他在此地大力宣揚英國國威,強調英國政治制度具備如何又如何的好處,可是在大人國國王耳中聽來卻是大有問題的。其中最顯而易見的是一國的領導人乃是因為血統而得其位,並非由於民望所歸!作者在此強烈暗示了他對英國的非難。

五、第三段格理弗來到了飛行島諸國,這裡的菁英階級在飛行島(拉普塔)以高壓統治,鎮壓地下人民。這裡透露了作者隱含革命的心情,描寫地下的人民破壞天空之城的飛行。第四部出現了整部小說中最完整的物種慧因一種馬。而犽猢則是原始低等的人類,由馬來統治。

六、可見作者從頭至尾都在奚落,我們(人類)自詡為高等文明物種,可是在格列佛的整趟遊歷過程中,人類卻是最不可愛、最不可取的物種。因為人對他來說是無法管教而毫不進步的生物,甚至他在說明為什麼寫這這本書的信中已經以犽猢來稱呼所有人類了。而這跟綏夫特是愛爾蘭人,當時在英國統治下愛爾蘭的處境有關。

七、曲辰提醒,雖然本書從寓意來看是政治的、諷刺的,但是千萬不可忽略,本書整體設定與構想充滿無與倫比的想像力,以一種奇幻和科幻的角度來讀也很有趣。它大量用異類是借來反諷現實,可說是科幻小說的先驅,帶給讀者的正是:如果我們完全不思考如何面對現實的處境,就會造成悲劇,而這始終是人類存活於世最重要的議題!

聽曲辰在這麼短的時間做了這麼精要的梳理與解析,收穫豐富。我不禁想,1726年的犽猢和拉普塔,在近三百年後仍然昂然存在,而以文學呼籲理性思考、反抗奴役,依然如此切身、如此刻不容緩。現在讀格理弗遊記,可不正是時候?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收聽本集的「經典也青春」,推理評論家、大眾文學研究者曲辰,領讀綏夫特的《格理弗遊記》。

收聽本集節目:


▶︎▶︎▶︎免費訂閱經典也青春 Podcast。名家領讀,經典隨身聽!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