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性別者的保護傘,由偽娘擔任神婆的緬甸本土神靈信仰
文/罕麗姝
說起緬甸的宗教,很多人可能會立刻聯想到全緬各地巍峨聳立的金黃色佛塔,以及穿著朱紅色袈裟的僧侶們。卻很少有人會留意到,除了傳播自印度的佛教之外,緬甸本土的神靈信仰,至今仍然被許多緬甸人──特別是緬族人所尊崇信奉。
宗教信仰是緬甸人生活的一大重心。來到緬甸旅遊的外國遊客如果夠細心,就可以發現緬甸各地的佛塔四周,都會有一些小神祠,裡頭供奉著守護當地的神靈。不同地方的神祠,所供奉的神靈也多有差異。相較於那些金光燦燦的宏偉佛塔,這些位於佛塔周圍的小神祠並不算起眼,但它們依然是緬甸宗教信仰中的一部分。就好像那些圍繞著神靈信仰謀生的偽娘神婆們,他們或許是緬甸人民中的少數,但他們依然是緬甸的子民。
了解緬甸的神靈信仰,以及在此信仰中扮演神、人之間媒介角色的神婆們,對於了解緬甸的宗教與文化,必然會有很大的助益。緬甸作家努努依.茵瓦創作的《神婆的歡喜生活》初版於一九九四年,雖然距今已有二十七年之久,但書中所描繪的廟會景象,以及偽娘神婆們的生活形態,至今沒有太大改變。其中改變最大的,惟瘋狂上漲的物價而已。
自上世紀六○年代以來,緬甸因為軍政府實行的鎖國政策影響到經濟貿易的發展,通貨膨脹與物價上漲就一直成為難以改善的民生困境。在此情況下,軍政府分別在一九八五年和一九八七年無預警宣布廢除紙鈔,更是讓老百姓的困苦生活雪上加霜,忍無可忍的民眾最終於一九八八年走上街頭進行抗議。這就是世界知名的八八八八民主革命運動。令人遺憾的是,這場被稱為一九四八年緬甸獨立以來最大規模的民主運動,半年之後便在軍政府的血腥鎮壓下宣告結束。運動結束之後,緬甸的經濟增長持續滑落,老百姓的生活日益艱困,人民典妻鬻子,苟求生活的情況時有發生。
節節衰退的社會經濟,是貫穿這本小說所有篇章的關鍵背景。在〈神婆的歡喜生活〉中,主人翁黛西珍遇見其小丈夫敏敏的年份,正好是因廢行紙幣而導致民生愈加困苦的一九八七年。那一年黛西珍用來買下敏敏的五百緬幣,到了二○○六年時,只夠在祭神儀式中發放給扮演老虎的臨時工半日工資(見〈我是小老虎〉章節),但就為了爭搶這五百緬幣,家境貧困的少年伯求卻獻出了他的生命(於〈請撒點錢吧〉章節)。二○一八年,緬甸政府規定每日八小時的基本工資為四千八百元緬幣,以二○二一年的匯率來換算,約相當於台幣一百元。
對緬甸人民的日常生活觀察入微的本書作家努努依茵瓦,以擅於描寫緬甸底層人民生活,揭發社會不公不義而馳名於緬甸文壇。她的作品因為過於寫實,在軍政府主政時期曾經多次遭禁。但是憑藉著自己扎實的文學功力,她的長篇小說《甘瑪育區的翠藍路》(Mya Sein Pyar Kamayut)還是在一九九三年獲得了緬甸國家文學獎 (Myanmar National Literature Award)的肯定。她在一九九四年出版的《神婆的歡喜生活》(Pyone Yue Le kandaw khandaw Mupar Ye Yue Le Kandaw Khandaw Mupar),於二○○七年被翻譯成英文 Smile as they bow 競逐首屆曼氏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可惜僅入圍前五名,與大獎失之交臂。二○○八年 Smile as they bow 於美國出版,該譯本在二○一四年被選為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的教材之一。
具有強大的包容性,是緬甸神靈信仰的特色之一。在緬族人民所信奉的神靈裡,有不少神靈生前是外國或外族人,有的神靈生前還是信仰伊斯蘭教的穆斯林。緬族人對這些非我族類的神靈,就像對待其他的緬族神靈們那樣崇敬。為了凸顯自己對該神靈的敬意,有些信徒甚至會跟著遵守這些神靈們原本的信仰和文化。〈神婆的歡喜生活〉中信奉兩位王子的信徒姍姍欽不吃豬肉,就因為兩位王子生前是穆斯林之故。神靈信仰的強大包容性,為那些因性取向與世人有所差異,廣受世人鄙視、排擠的 LGBT 社群,提供了一個保護傘,給了他們一個可以自由做自己的機會。是以自上個世紀以來,有許多偽娘投入到神婆的行業當中。
想要追求自由的生活,是全世界人類的通性。在施行軍事獨裁統治的現代緬甸,崇拜男性陽剛特質的社會現象,令這些屬於性少數的LGBT群體一直處在被打壓、被貶低的社會地位。生長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深知自由生活之可貴的LGBT 社群,積極參與了緬甸歷年來的許多政治反抗活動,從一九八八年的八八八八民主運動,到二○二一年的春季革命,都可以看到他們走上街頭參加抗議的身影。二○二一年三月三日因為走上街頭抗議,被軍警開槍射擊頭部而去世的緬籍華裔女英雄,年僅十九歲的少女鄧家希,便是 LGBT 群體中的一員。自她離世到下葬的整個過程中,她的 Tomboy 戀人都一直陪伴在她的身邊,兩人的情感之深,令旁觀者無不為之動容。
相較於二○二一年被國內外廣泛報導的 LGBT 社群抗議事蹟,一九八八年 LGBT 社群走上街頭參與抗議的歷史,則只是在民間口頭流傳,並沒有留下足夠的影像證據。這其中的差異,一方面源於科技,一方面則源於社會風氣。自從二○一○年緬甸的政治制度得到改變之後,緬甸的經濟和社會風氣都產生了巨大的變化,LGBT 社群在緬甸日益得到尊重,除了傳統的神婆行業外,他們也開始進入到各行各業,可以自由並且自信地做最真實的自己。然而這樣的自由生活在軍政府的再次獨裁統治下又會如何發展呢?緬甸的政治情況是否又要倒退到數十年前的封閉狀態,連帶地影響到整個國家的經濟,使之跟著節節衰退呢?緬甸的 LGBT 社群擔心著這些問題,緬甸的民眾們也同樣擔心著這些問題。但願天佑緬甸,天佑緬甸的所有百姓,讓我們不必再回到從前那受盡束縛,沒有自由,也沒有人權可言的生活。
麗姝
二○二一年三月七日半夜記於緬甸仰光
時仰光各區槍砲聲不絕於耳,宛若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