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pexels

牠們看似合作無間,事實上每隻狐獴都得是「通材」

文/康斯坦茲.瑪赫;譯/周鼎倫

大腦就像是管理中心,控制著一切,神經和荷爾蒙則扮演通往不同部門的通訊線路。在不同細胞間,彼此配合的任務分工、運作良好的作業模式,是生物層級中高等動植物所擁有的特徵。

我們也想在公司的不同個體間,看到這種特徵,宛如一家「超極生物」的理想公司。的確,唯有大家合作,公司才能順利運作。而且不光只是合作,大夥兒應該達成有意義的任務分工,讓每個人都對整個群體有益。

然而,在大自然裡,同一種物種的生物之間,也會有合作和任務分工的情形嗎?生物學家研究了許多關於任務分工的現象……或許我可以說得再清楚些:生物學家經常在動物世界尋找這種現象,但結果大多令人失望。因為不管是一小群、一大群,還是一大批動物裡的不同角色,都不會有一起達成某個目標的共識。若研究證實,絕大多數的哺乳類動物並無聰明的任務分工,那麼也就沒有太多東西能著墨和發表了。狐獴這種動物,是少數能被拿來當作成功合作的例子。不過,有合作未必表示會有良好的任務分工。

站哨、保母、導師

讓我們來尋找那些會通力合作的動物物種吧,就從頗受好評的狐獴生活方式開始。這種來自南非的小型、群居性掠食者,生活在最多只有二十五位成員的小群體裡。在這些群體中,會有兩隻狐獴擁有階層裡的最高位置:一對首領父母。其餘成員則是這對首領父母所生的後代。你可以把這個看成是一個傳統家庭,由父親、母親、小孩所組成,但這只是一個過於簡化的印象。來自其他群體的年輕成年雄性狐獴,經常會加入一個現有的群體,而且隨著時間過去會變成固定成員。當然,人類的家庭裡,較不常出現這種額外寄宿在家的成員。

狐獴的群體裡,可以看到不同的任務,其中一項最吸引動物園參觀者的,就是「站哨」。一隻狐獴會直挺挺地站在一座小山丘、岩石,或其他地面微微隆起之處,監視周遭發生的事。這名守衛會注意附近有無猛禽的蹤影。因此,牠有一項明確界定的任務:觀察情勢,萬一有危險出現,就會發出叫聲示警。這項劃分極其明確、用盡全力捍衛的「任務」,看在一般觀察者的眼裡,反覺得不是最重要的:因為只有首領父母才能繁衍後代。再者,有些群體成員會像「保母」一樣,照顧最年幼的幼獸。其他的群體成員,則會和體型稍大點的年輕狐獴一起出去,教導牠們獵捕蠍子和蛇的技巧。

總結來看,狐獴除了有交配和繁衍的任務,也還有「站哨」、「保母」和「導師」的角色。不過,除了繁衍後代這項獨家任務,其他的任務分工常常都是暫時性的。也就是說,每個成員都會所有的技能,而且也都會輪到執行每項任務。同樣一隻狐獴此刻還在照顧幼獸,下一刻就要去站哨。半小時後,同樣一隻狐獴會去尋找食物,以便等會兒要教導半成年的妹妹如何殺死蠍子。

一隻狐獴每天都不會只專注在單一的任務上,而且某成員要轉換任務前,並不會有任何指示和商量。例如一名守衛可以在站崗地點,等另一名群體成員來接手,但是也經常發生站哨的狐獴因為沒心情了,就跑去做別的事。另一隻成員遲早會注意到這件事,然後就會跑去站崗一段時間。

此外,在狐獴群裡,首領父母的權威經常受到挑戰。後來加入的年輕雄性狐獴,會試圖勾引雌性首領,或牠的某個女兒,而且經常讓其中一個懷孕。面對這種情形,雌性首領會立即採取行動,處理「不檢點」女兒所產下的後代──牠會在幼獸剛出生時就將其咬死。這樣雌性首領就能確保,只有自己的後代能得到所有的照顧和注意力。

如果雄性首領或雌性首領死了,狐獴家族的其他成員便開始四分五裂。已成年的幫手,就會去尋找自己的棲息地和合適的伴侶,開始自己的繁衍計畫。

如果負責繁衍的雄性首領死了,但是有新的雄性狐獴加入,局面也能有所不同。這隻後來加入的雄性狐獴,會扛下已死去的首領角色,而且其中一個女兒會成為牠的伴侶。若無任何從外部來的雄性狐獴出現──像是多數的動物園──或負責繁衍的雌性首領過世了,狐獴群就一定會四分五裂。在大自然裡,這些動物會散布在四面八方。這種情形如果發生在動物園裡,就得快點聯絡其他動物園,然後把狐獴一隻隻搬過去。因為就算在動物園,這種隨時有充足食物的安全環境裡,若首領父母之一不幸過世了,狐獴也會明確表示,自己已經不再喜歡目前的家族。比起繼續待在一起,牠們寧願到別處去尋找幸福。

因此,狐獴群裡的一般運作方式,不一定符合我們對於明確任務分工和完美合作的想像。在一間運作方式有如狐獴家族的公司裡,每個員工什麼都要會,且要根據當下的需求,代理他人的工作。但是在一間公司裡,不可能期待每個人執行各種任務時,能力都一樣好。再者,一天當中多次變換任務,在公司裡也很不切實際,而且要是缺乏協調,會造成混亂和模糊。如果有人不小心做了主管的分內事,在公司裡倒不會真的有人蒙受其害;然而這種踰越自己本分的行為,一定會引發不滿,還會招致管理階層的嚴厲譴責。

即便從人類的角度來看,狐獴在任務分工上有很大的缺陷,但還是經常被拿來當成例子,這是因為在其他哺乳類動物身上,幾乎看不到這種任務分工。在動物王國裡,猿猴是高度社會化且聰明的生物,和人類有著最近的親緣關係。你會在牠們的群體裡,看到精確協調的任務分工。然而,現實狀況卻不如預期。猿猴有時會讓群體裡的一些成員,短暫地執行某項任務,但通常會限定在某個特定的狀況下。有一例子是,當豚尾獼猴從樹林裡出來搜刮一座果園,這時會有幾隻獼猴站在果園邊緣負責把風,而群裡的其他成員則是享用果園裡的果實或玉米棒。

※ 本文摘自《職場動物園》,原篇名為〈沒有十全十美的分工〉,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