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日本神明來說,陰陽師的存在,或許就如同天敵
文/安倍成道;譯/張宇心
現在我們陰陽師共傳有多達一千零八十種的術。其中有安倍晴明創成的術,也有子孫創立的術。
這些術中最基本的就是結界。
本書就是要在可能的範圍內,盡量詳細介紹,到目前為止,關於結界,大家都還不知道的「事實」。
因此,在介紹之前,大家可能會問,何謂結界。
我們就從這點開始,先來談談。
如果要談結界,簡而言之,就是「劃分」(区切り)。
換句話說,「劃下界線」,就是結界之始。
如果是這樣,那條界線是什麼?是哪兩種東西之間的界線呢?
簡單來說,那是神的領域和人的領域、彼岸與此岸、對面與此處,甚至可以說,「彼」與「非彼」,將這些劃分開來的,就是我們在討論結界的時候,最重要的一點。
事實上,我們並沒有意識到,日常生活中,其實存在許多非常普通的結界。
比方說,我們吃飯的時候,擺放筷子就算是。
在餐桌上,幾乎所有人都會在餐點與自己之間橫向擺放筷子。這也是結界的一種。
吃飯,是因為要維持生命,而獲得神的賜予。在動手之前,食物仍然屬於神的領域,是神的所有物。
把筷子擺放在前,就等同於在神與人之間劃下結界。因此,人類在吃飯之前,會說「感謝賜食」(頂戴します)、「領受了」(いただきます),然後拿起筷子。也就是說,將與神之間的結界解除,而讓食物成為自己的東西。
從這裡,我想大家應該就可以理解結界是「劃下界線」的意思。
或是我們可以從「箸」(はし)與「橋」(はし)來看,橫渡河川上的橋也是結界。最直接的,它連接了對岸與此岸,此外,橋的「表」與「裡」(陰)的部分也同樣有相同的意涵。橋的表面是日常(ケ)的世界,裡(橋下)則是非日常(ハレ)或者說汙穢(ケガレ)的世界。
傳說安倍晴明在一条戾橋下藏了式神。式神也有各式各樣,我們這裡說的式神,則是晴明自己差遣的物怪,或是精靈那類的東西。
隱藏式神的地方,晴明則選擇藏於橋下。
事實上,晴明的妻子,也有現在所謂的「靈感應」,因此,很討厭屋子裡有式神(物怪)的氣息。因此,晴明就讓式神遠離家中,配置在離家不遠的一条橋下。
無論如何,橋的下方屬於非日常的世界,因此,是適合物怪隱藏居住的場所。
封印「一言主之神」
針對神明,陰陽師使出設置結界的起因在於,稱為「一言主」的神明的存在。
這位神明,只要靠一句話,就可以決定所有的事情,可說是非常強大的力量。
祂對著某個人說「病」,就會讓那個人生病,說「死」,那個人就會死亡。相反的,如果祂對某個人說「財」,那個人就會變得非常有錢。
如果將規模擴大來看,祂如果說「洪水」,那就會引起水災讓人流離失所,如果祂說「饑饉」,所有人就得面臨填不飽肚子甚至餓死的狀態。
像這樣,只靠嘴巴吐出一句話,就會讓現實狀況如其所言,大概沒有比這樣的神更讓人覺得恐怖的神明吧。當然,如果祂可以維持平衡的話,就不會有太大問題,但是,這位一言主神,卻也曾經陷入以現代說法來形容的「一蹶不振」的委靡狀態。
具體來說,就是祂完全沒辦法說出正向樂觀的話,說出口的全是非常糟糕的言詞。
這就造成了絕對的恐怖。
請稍微想像一下。在這個世界上,「疾病」、「竊盜」、「死亡」,或者「歉收」、「災害」等不吉利的言詞,到處傳來傳去的樣子。也就會出現疫情蔓延、農作物歉收、天災人禍不斷等狀況。
然後,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
就是,神明很重要的一點是「自由」。
也就是,想要移動,也都可以自由來去。如果放著不管,祂就會自由地到處移來移去。
而只會口出惡言的一言主神,如果任性的到處走動,那災厄就只會無限擴散而已。
當時,對此種狀況非常苦惱的人類,就做了決定。
因為已經沒有其他方法了,只好把神明封在一個固定的地方。
陰陽師就此登場。
或許,對日本的神明來說,陰陽師的存在,就如同天敵一般。
畢竟,陰陽師會設置結界,連神明都可以封印。
只是,我希望各位讀者不要誤會,被封印的神明,並非就此束之高閣無法接觸。
一旦封印了神明,之後會進行「奉祀」、「祭祀」等活動。
將神明封入一個地方,之後,人類會以豐厚的祭祀待之,因此,接下來,就可以享受到神明賜予的恩惠。
而那個地方,就是神社。
神明是可以自由移動的存在,然而,一旦被封印在特定場所,受到祭祀,就幾乎完全無法從那個地方離開。人類的信仰就成為神明的力量,只要祭祀越勤奮,神明就會越定著在那個地方。
當然,神明中也有來自於土地,也就是所謂的「土地神」1的神明,屬於該地的守護神。其中還有像「變動的土地神」這樣的神明,祂的移動會讓那一區域瞬間繁榮起來,或者相反的,祂一離開,該區就迅速衰退。
東北岩手縣遠野地方傳說「座敷童子」2可為代表。
神社中,也有些是因為要將「變動的土地神」留在那個地區,因而建立的。
祭祀的時候,會用粗麻繩在街區拉出結界來。這是為了讓乘坐在御輿中的神明不要離開這個街區。
基本上,身為陰陽師,無法無視神的存在,談到神明話題時,也非常的戒慎恐懼。然而,日本的神明,可以說是相當別具深意、有趣的存在。
※ 本文摘自《日本的結界(增訂新版)》,原篇名為〈何謂結界〉,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