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伴侶在一起時間越久,長得越像:互相模仿的「夫妻臉」
文/約拿.博格;譯/許恬寧
夫妻之所以相像,原因之一是「同類婚配」(assortative mating)。大家結婚時,大多找年齡差不多、國籍一樣、種族背景差不多的另一半。瑞典人大多和瑞典人結婚,二十多歲的人和二十多歲的人結婚,南非人和南非人結婚,俗話說得好,物以類聚。
此外人們喜歡跟自己長得像的人。如果你自己是鵝蛋臉或顴骨突出,你會覺得鵝蛋臉或顴骨突出的人比較具有吸引力,這和前文講的「看久了喜愛程度會增加」的現象有關。
一切的一切會讓我們找至少跟自己有點像的人結婚。
不過事情還不只這樣,伴侶在一起的時間越長,就會長得越像。兩人剛在一起的時候,或許看不太出來哪裡像,然而一年又一年過去後,像的地方會開始明顯,就好像兩張臉逐漸變成一張臉。結婚二十五年後,夫婦會越來越像異卵雙生的兄弟姊妹。
老夫老妻會長得像,或許是年齡的緣故,或是生活在相同的環境之中,不過即便控制相關因素後,夫妻相像的程度依舊超乎想像。
夫妻臉的背後,有一個偷偷起作用的因素[4]:人感到開心、難過或是各種其他情緒時,面部肌肉會伸縮成符合情緒的表情──開心時微笑,難過時皺眉,生氣時眉毛都要打結了。
雖然表情稍縱即逝,多年重複做表情依舊會在臉上留下印記,如眼睛周圍的魚尾紋通常也稱為笑紋,因為和微笑有關。這跟摺紙的道理一樣,摺越多次,痕跡就越深。
情緒模仿
不過除了發自內心的情緒,我們還模仿身邊人的表情,如果朋友講笑話時大笑,你大概也會跟著笑,如果朋友講難過的事,你的臉也跟著難過。
情緒模仿最常發生在已婚伴侶身上,伴侶花很多時間互看、互聽。如聽工作上發生什麼事,或另一半大老遠跑去一家店,卻發現人家已經休息了,你可以懂那種討厭的感覺。
就這樣,夫妻不只生活在相同空間、吃相同食物,還共享情緒──一起笑,一起哭,甚至一起發脾氣。我們要是常講笑話,自己的臉上或許因此有笑紋,另一半則是因為聽我們講笑話,也跟著有相同的皺紋,多年在同一時間做相同表情後,臉上會留下雖然小,但兩個人很類似的痕跡*,模仿讓我們彼此相像。
變色龍是一種奇妙生物,大部分的動物雙眼會一起動,變色龍的眼睛卻能自己動自己的,也因此能看到近三百六十度的視野。變色龍的舌頭也很驚人,可達身長兩倍,並以近二十四公里的時速,在一吐一收之間捕捉獵物。
不過變色龍最為人所知的事,則是可以配合環境改變身體顏色。[5]
人類其實也會做類似的事,我們或許變換不了皮膚顏色,但會模仿周遭其他人的表情、手勢、動作,甚至是說話方式。[6]
別人微笑,我們也會笑;看到別人痛苦,臉也跟著抽搐一下;跟德州朋友講話時,「you-all」(你們大家)會講成「yaʼll」;開會時要是有人摸臉翹腳,我們更可能摸臉翹腳,而且不會意識到自己跟著做。
人類幾乎是生下來那天就開始模仿,兩天大的嬰兒聽見別的嬰兒哭,也會跟著哭[7],還會模仿照顧者的情緒表達方式;小小孩要是看見有人伸舌頭,也會跟著伸。
一切的模仿都發生在無意識之間,如果有人靠在椅背上,我們也會跟著靠,但不是刻意那麼做。此外,我們跟德州人講話時拉長調子,也不是刻意要模仿德州朋友的講話方式。
雖然渾然不覺,我們永遠自動模仿身邊其他人的一舉一動。我們的小動作、姿勢與行為,都會仿照互動對象,互動對象也同樣會學我們。
一支甜筒
模仿的神經原理最初會被發現,是因為一支甜筒。
義大利帕瑪(Parma)一個炎熱的日子,一隻獼猴坐在神經科學實驗室的籠子角落,等著吃午餐的研究人員回來。牠的腦部連接一台大型機器,透過薄薄電極片記錄神經活動,主要目標是研究前運動皮質(premotor cortex),也就是大腦負責計畫與模仿動作的區域,尤其是手部和嘴部動作。
每一次實驗室裡獼猴手動了或是嘴巴動了,對應的迷你腦細胞就會發出訊號,接著監視器發出聲響。[8]猴子要是舉手,機器會嗶嗶兩聲;如果放東西到口中,則會嗶嗶嗶嗶嗶嗶,實驗室裡嗶嗶聲此起彼落。
那天實驗一如預期,每當獼猴做動作,前運動神經元就發送訊號。一有動作,機器就發出嗶聲,接著實驗人員設備還開著,就出去找東西吃。
一名研究生吃著冰淇淋走回實驗室,甜筒拿在面前,就像拿著一支麥克風。
獼猴很感興趣地看著研究生,渴望地盯著甜筒。
不尋常的事發生了,學生把甜筒送到嘴邊時,監視器嗶嗶作響。
可是猴子沒動。
研究生走近猴子,再次把冰淇淋送到嘴邊,嗶嗶!機器開始狂響。可是如果猴子沒動,為什麼預備啟動動作的大腦區域會興奮起來?
獼猴做動作時會發送訊號的腦細胞,在獼猴觀察別人做動作時同樣也會啟動。
獼猴把手放到嘴邊時,腦細胞會放電,但光是看研究生把甜筒送到嘴邊,腦細胞同樣會放電。後來的實驗顯示,猴子拿起香蕉時腦細胞會放電,看到別人拿起香蕉時也一樣。
聲音甚至也會讓腦細胞發出訊號。不管是猴子自己打開花生殼,或是聽見別人打開花生殼都會讓腦部動作。觀察他人的行為會讓獼猴的大腦也模擬相同動作,義大利科學家就此發現今日所知的「鏡像神經元」(mirror neuron)。
註釋
* 隨時間過去越長越像的夫妻婚姻也比較幸福美滿,長期發揮同理心一起分憂解勞,可以提升滿足感。多年在不知不覺中相互模仿,不僅讓婚姻更幸福,還帶來相似度更高的夫妻臉。
[5] 變色龍變色的原因其實有很多,溫度、光線、心情都有影響,雖然許多原因與周遭環境的顏色無關,一般大眾依舊認為變色龍跟著環境變色。Ligon, Russell, and The Conversation (2013), “Chameleons Talk Tough by Changing Colors,” The Conversation (December 19), reposted at http://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chameleons-talk-tough-by-changing-colors/.
[6] Chartrand, Tanya, and John Bargh (1999), “The Chameleon Effect: The Perception-Behavior Link and Social Interac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6, 893–910.模仿研究的綜合回顧,請見:Van Baaren, Rick, L. Jansen, T. Chartrand, and A. Dijksterhuis (2009), “Where Is the Love? The Social Aspects of Mimicry,”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364, 2381–89;亦可參見:Chartrand, Tanya, and Jessica Lakin (2013), “The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Human Behavioral Mimicry,”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64, 285–308.
[7] Simner, Marvin (1971), “Newborn’s Response to the Cry of Another Infant,”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5, 136–50.
[8] Mirror Neuron Forum (2011), Perspectives on Psychological Science 6, 369–407.
※ 本文摘自《看不見的影響力【暢銷慶祝版】》,原篇名為〈變色龍與模仿技巧〉,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