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為什麼還沒完成過一本書?
文 /金妮.卡特;譯 /林幼嵐
所有新手作家的肩膀上,都有一隻喜歡坐在那裡的小精靈,悄聲地說:「你打算拿我怎麼辦?我是你的書,已經待在這裡一段時間了,不是嗎?其實已經過好幾年了。奇怪的是,你除了買好一本關於如何寫書的書之外,怎麼都沒完成關於我的任何一件事(雖然這書的確很棒)?也許這件事不適合你,還是趁浪費更多時間之前,立刻放棄吧。」
如果那小精靈的話聽起來很熟悉,你並不孤單。我曾經問過好幾位備受景仰的專業專家,他們為什麼還沒出書?他們給的理由林林總總,主要可以歸類成九種阻礙。好消息是,沒有哪一種是確有其事。
小心:我對這些藉口的看法,可能會讓你開始動手寫書!
我沒時間寫書
其實就等於……
➔我的書不是我優先在意的事
寫書要花很多時間,還沒開始我就想放棄了。
我接了太多客戶的案子,騰不出時間。
或是我最喜歡的:
我得在荒島上待三個月,才寫得出一本書。
這也難免,要寫一本優質專業書籍是個大工程,天經地義。這就是為什麼作家地位特殊──他們夠了解自己寫作的主題,並可能因此改變讀者的事業或人生。它從來都不是幾個禮拜就能解決的作業,但那也沒關係,因為不簡單的成就才能造成改變。
暢銷作家兼專業思想大師賽斯.高汀(Seth Godin)說得簡潔有力:「最能改變你人生的書,就是你寫的那一本。」如果你渴望寫一本書,那就想辦法騰出時間。你目前如何優先排序最重要的工作?是在行事曆裡計畫後激勵自己達成,還是覺得會有奇蹟發生,書就自動完成了?你的書沒什麼理由該受差別待遇。
如果那招不管用,試試這個。要是你發現六個月後,你的勁敵就出了一本現在還擱在你腦袋裡的書,你會有什麼感覺?
我擔心我的書會有缺點
這我很能體諒,身為一個逐漸恢復的完美主義者,我了解在開始之前就喊停有多容易,因為我擔心可能會寫出什麼錯誤或失察的內容。
要是有錯字怎麼辦?
如果我在出版後才發現漏掉什麼重要的東西怎麼辦?
要是我搞錯什麼事的話怎麼辦?
這些都是很常見的恐懼,但也真的僅此而已。如同伊莉莎白.吉兒伯特(Elizabeth Gilbert)在她關於創意與寫作的絕妙作品《創造力:生命中缺乏的不是創意,而是釋放內在寶藏的勇氣[2]》裡所寫的一樣:「我認為完美主義只是穿著昂貴高跟鞋與貂皮大衣的恐懼,裝著優雅的同時其實內心非常害怕。」你的書當然不需要完美。哪有什麼是完美的?
我不知道從哪裡開始
又是老梗。我們面對重大任務時,會畏縮是正常的。這本書該寫些什麼?誰會想讀它?大綱要怎麼編排,讀者才看得懂?我們拿來問自己的問題,多到會讓我們精疲力盡舉手投降。寫大綱有很多種方式,每一種都不是艱深的學問;你只需要一些簡單的基本規則,讓自己動起來。至於要去哪裡找這些規則,我給你一個提示:就在你手上拿的這本書裡。
我討厭寫作,也寫得不好
這個事實無法避免,有些人覺得寫作是輕鬆又享受的事,其他人則不然;但讓我們來卸除這種心防。不喜歡做某件事,跟做不好是兩回事,但我們卻認為如果「感覺不太對」的話,就會有高高在上的聲音(誰啊?)說:「我們注定不該做這件事。」這是我們自己為自己編的故事,在我們找藉口舉旗投降的時候,馬上就派得上用場。
另一個看這件事的角度,在於「陌生」。學校沒有教怎麼寫書,所以你會被這個想法嚇到很正常;但如果你把它看成是寫一篇剛好稍微長一點的短篇故事,或是一系列相關主題的網誌文章,你就會了解在這之前,你已經做過很多次類似的事了。
實際上,如果你真的覺得自己不會寫作,一位優秀的編輯、甚至是代筆作家,也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不要太擔心文法和拼字,文字編輯和審校人員會一起幫你忙。
我所知道的不夠寫成一本書
讓我們思考一下這件事。你在工作中有幫助到人嗎?有沒有客戶很滿意?你是不是已經投入該領域一段時間,一路上也獲得了大量知識?設定好倒數計時二十分鐘,快速寫下所有你對自己的專業領域知道的事,我指的是每一件事;我們很容易把自己每天做的事視為理所當然,要是在你工作的過程中,所知道、相信、經歷過和學到的事無法填滿幾張頁面,我才會覺得驚訝。
沒人會想讀
你怎麼知道?你問過每個人了嗎?不過說真的,這是個好機會,讓你在要寫的主題上做點功課,因為真的會有人寫出沒什麼人想看的書。這不一定是因為他們沒有什麼值得寫的東西,而是因為從一開始,他們要說的事情本來就沒有市場需求(後面會更深入討論如何避免)。問問你過去和現在的客戶,看他們覺得一本關於你的領域的書重不重要,或在你的訂閱者名單中進行調查。你值得向自己證明你的書有可讀的利基點,不只是為了你的自信,也因為這樣才有專業上的價值。
競爭太激烈
你的廚櫃裡有幾本食譜?若你有某個嗜好的話,會買多少相關書籍?舉個例子,到亞馬遜書店上面搜尋看看,攝影書就有幾千本,而且其中很多銷量都還不錯。事實上,如果你在你的領域中看到競品,正表示這是個有利可圖的市場,因為當人們想了解某個主題的時候,會購入的書通常不只一本。
我的Kindle電子書裡有超過五十本精進寫作技巧的書,書櫃上的還更多。但我還是在寫一本關於專業寫作的書,因為我相信我有一些價值可以貢獻。再加上你對你的主題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這表示你的書永遠都不會和別人的一模一樣。沒有人可以為任何一個主題下定論。
可能有人不喜歡
我記得輔導過一位講者,她跟我一起寫書。她的上一份工作是學者,現在則是財經專家們(非學術界)敬重的顧問。她擔心前同事會瞧不起她最近非學術的寫作風格,並因此私下批評她;她幾乎可以預見他們讀到的時候,挑眉癟嘴的樣子了。這阻礙了她的進度。我提醒她不是為了他們才寫書,而且無論如何,他們也不太可能花時間去讀和他們的興趣沒什麼關係的書;她才放鬆下來,書又開始有進展了。出乎意料的是,她發現她的書出版後被列在推薦學生閱讀的書單裡,因為內容實用,文體也平易近人。
若你在寫作的時候感覺不自在,就轉身看看。是誰在那裡?我寫作的時候會覺得有一群旁觀者,皺著眉頭待在我身邊,但我試圖不讓他們妨礙我。我最愛的專業與自我勵志書籍作家羅伯特.席爾迪尼(Robert Cialdini)說的這段話我很喜歡,他在寫他的第一本大眾書籍《影響力:讓人乖乖聽話的說服術》之前,都很習慣「肩膀上有來自學術界的讀者在就近監視」。一旦他了解到這點,就在心靈影像中把這些學者換成他的其中一個鄰居,成為他新目標讀者的代表。
寫書?我以為自己是誰啊?
所有這些理由都指向一個最終的問題:「寫一本書?我以為自己是誰啊?我又不夠聰明/特別/出名/熟練(視情況刪除),所以辦不到。」即使你現在沒有這種感覺(希望你沒有),但你在這趟旅程中,還是可能會遇上自我懷疑不知不覺入侵的時候。每個人都會這樣,所以不要被其他作者表現出來的自信給騙了。
全球暢銷作家尼爾.蓋曼(Neil Gaiman)在二○一二年為費城藝術大學畢業生的演講中,說:
任何形式的成功,即使是最微小的那種,第一個遇到的問題,就是一個自己深信不疑的念頭,認為自己只是僥倖,隨時會被拆穿……。至於我呢,我相信會有個帶著板夾的男子站在門口敲門(我不知道在我的想像裡,他幹嘛帶著板夾,但他就是帶著),然後告訴我一切都結束了,他們抓到我了。
如果像蓋曼這樣的出版紅人,都會有冒牌者症候群(imposter syndrome)找上門的話,顯然這種詐欺的感覺應該毫無道理。我們每天都有幾百個想法,大部分在我們沒有意識到的時候來了又走,但我們偶爾會緊抓住一個念頭且深信不疑,不管它有沒有用。我們可以把它們想成計程車,在它們一輛輛開過時我們會讓絕大多數開走,但卻不知為何就是會決定跳上某台車,還在那邊聽駕駛滔滔不絕地說為什麼我們應該放棄寫書。
「老兄,我這計程車後座載過很多失敗者。」他說:「他們全都花好幾個月寫一本書,根本沒有人看。有個女人在她的書裡發現一個錯誤之後慚愧到不行,從此不再出門。另外一個是因為亞馬遜上有一篇負評,就這樣結束了他的職業生涯。我甚至還載過一個想躲起來的人,因為他發現已經有人寫過相同主題的書了。我跟你說,這件事划不來。」
要是腦袋裡有這種胡言亂語的話,也難怪我們會脫軌了。我雖然不是心理學家,卻知道一件事:想法就只是想法而已,沒別的了。在我們了解這點之後,就能比較不那麼認真地看待它們。但如果這對你來說有點深奧的話,要逃出這輛末日小黃、轉搭光明馬車,還是有個比較實用的方法……。
寫書的唯一最佳原因
我想要跟你們分享一個概念,在了解之後,它改變了我的一切。這件事應該早就在我腦子裡了,只是不知道為什麼,聽到它從別人嘴裡說出來,才有助於我完整理解。我那時在聽Podcast節目《精英商學讀書會》,主持人艾莉森.瓊斯(Alison Jones)正在訪問暢銷作家兼專業專家丹尼爾.普雷斯利(Daniel Priestley)。他在裡面說:
在寫書的過程中,你是在深入挖掘你的智慧財產,所以就算你從沒賣出一本書、或是書根本沒有出版,它還是一件有意義的事,因為在寫作的過程中,你會對你的案例分析、敘述和研究方法了解得非常透徹。[……]它是一個過程,讓你思考你知道的東西,再以文字的形式呈現,然後那些內容就會成為部落格、文章或工作坊的素材。
他的意思是這樣:寫一本書,是更深入了解自己專業的一種無可匹敵的方式。這可以理清你的思考,鼓勵你找個方法解釋給大家聽,讓每個人都能了解;它也是一種對想法和洞察的出色刺激。如果你帶著好奇的精神來寫書會很享受。一旦我腦子裡一直有「創作我自己的書本身就是一件值得的事」的想法之後,就無法自拔了。
我們來看看寫一本專業書,即便還沒到可以「發表」的地步,能帶給你什麼好處。你也許可以:
- 找出在你的專業活動裡,是什麼讓你與眾不同;
- 釐清你的點子;
- 從混亂中創造出井然有序的想法;
- 學習如何用寫作,清楚地傳達你的想法,並令人信服;
- 找出幫助別人的新方式;
- 發展不同的架構和研究方法;
- 將內容轉換成適合其他平台的內容,例如你的網誌、線上課程和演講;
- 和能為你的書加分的意見領袖發展關係;
- 尋找個案研究和推薦證言;
- 記下能夠闡述你的論點的故事,可以在演講或其他時候派上用場。
寫一本書是一段引人入勝的旅程。比起幾乎任何其他活動,寫書都更能讓你了解自己以及你的事業;如果你在進行時能帶著使命感和一點謙遜(沒錯),讓你陶醉的成就感將無窮無盡。它的價值不只在於結果,更在於過程。當然也不是說出了一本書沒什麼好讚嘆的;成就感、親友回報的熱情,以及你將為自己的事業打造的領先地位──這些都讓寫書成為一件很值得的事。但事情並沒有這麼單純。
※ 本文摘自《為什麼你該寫一本書?》,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