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pexels

被我們一再否定的情緒或感覺,必將以其他形式反撲

文/片田智也;譯/黃詩婷

我的妻子在二○一一年三月十一日,也就是發生東日本大地震那天被精神科醫師診斷出罹患憂鬱症,之後只能離職兩年。

直接原因是過勞,其實幾個月前就已經有徵兆了。她就算回到家,也總是非常消沉的樣子,根本沒好好吃飯,但是飲酒量卻增加了。

我問了好幾次:「妳真的沒事嗎?」

妻子卻只回答我:「沒問題。」

最後因為不安到連電車都無法搭乘,只能下定決心讓她離職。

很久以後,我才問出背後果然是有原因的:不安到無法去公司,讓她「發生這種事情的相應理由」。

當時妻子隸屬的部門有某個不合理的案子,任誰來做都不會順利。雖然被部門交付那樣的任務,但認真又溫婉的妻子根本無法拒絕,也無法把事情丟給別人。她應該是不斷忍受著負面心情,一邊試著隱瞞努力吧。

這讓我數度感到非常後悔:在那之前明明就已經出現了消沉、不安、食欲不振、失眠等各種徵兆為什麼我沒能更早發現這些有意義的警告呢?

就算和我的妻子陷入相同狀況,有些人可以敞開胸懷想:「畢竟是不合理的工作,做不來就算了。」但也有人無法轉換想法。

明明周圍的人都很努力,明明大家都不這麼認為,但不論是「為了這些小事」而感到難為情也好,或是再怎麼想理解卻還是無法接納的情感也好,當事人的內在必然有「之所以如此感受的相應理由」。

不需要與他人相較,也不必推測這在常態下正確與否,而是要看當事者感受到什麼。只有那是真實的。

先前我也為許多人做過心理諮商,好好聽他們敘述過後,所有人都有這種感受的相應理由。

消沉、不安、負面思考、消極……就算客觀看來難以理解,只要好好聽當事者的說明,就會發現一定有理由。

那完全不是什麼異常的狀況,都是非常正常的反應,讓人覺得「噢,果然是人呢」。

無論是如何難以理解的情緒,也請相信這種感受必然有相應的理由。就算找不到明確的理由,也請想著「雖然搞不懂,但一定有什麼原因」,不要懷疑理由的存在。

如此一來,就能認同這是非常人性化的普通反應,也就能為逐步打造自然的堅強做好準備。

感嘆環境變化,是用來迅速振作的儀式

再次強調,發生討厭的事而感到消沉、發生遺憾的事而垂頭喪氣、對於過往的事唉聲嘆氣等,這些自然的脆弱必定都有其理由。

就算是拚命說著「我不想有這種感受」,否定自己感覺到的事是非常不自然的。你所無視的情緒、裝做不在意的心情,一定會用其他方式反撲到你身上。

有位四十多歲的女性告訴我:「我一直很煩躁,卻找不到理由。」雖然有很多人會說「找不到理由」,但必定是有理由的。

我問對方:「妳是否在忍受什麼事呢?」對方尷尬地開口說:「有的。像是上司非常煩人、老公什麼事都不做、小孩子不聽話之類的事。但這些說了也沒用吧?」

再詳細詢問,才知道她最近聽朋友抱怨,還忍不住告訴對方:「說了也不能怎麼樣,還是積極向前吧。」

確實,如果能自然變得積極那倒是沒問題,但若是不自然地裝做積極,那情緒就會以其他形式回到自己身上。以她來說,這就是「莫名煩躁」的真面目。

我告訴她:「並不需要刻意裝做非常積極,有某些因素而使自己感到煩躁是很自然的事。」

她則說:「但難得休假了,我實在不想多抱怨些什麼,因為決定要盡量以舒適的心情度過……」

人當然可以決定要以愉快的心情度日,但是能否真的辦到,可就要看心情了。但就算意識上做出如此宣言,潛意識中的情緒又有什麼理由要同意這件事呢?

要明白,所謂控制情緒,並非用思考來操作情緒,說實在的,那根本辦不到。

以主從關係來說,情緒就是主人,思考則是它的僕人。不能違逆,要好好順從主人的意思,這才是真正的「控制情緒」。

我們當然可以希望自己積極向前。但是能否做到這一點,下決定的卻非你的思考,而是由思考的主人,也就是情緒來決定的。

要使用思考去了解能辦到的事,對感受到的事有所自覺、哭泣或憤怒、抱怨,進行這一連串的「儀式」,結束後再汲取情緒的意義、改變自己的行動。

漫畫《JOJO的奇妙冒險》中,有個名叫艾西迪西的敵人說過這樣的話:「我若因過於激昂而陷入瘋狂,就大哭讓腦袋冷靜一下。」

這是相當值得參考的技巧。就算是不值得哭泣的事,也能透過增強痛苦、悲傷與辛酸刻意放聲大哭,如此一來,就會讓精神狀態穩定下來。

雖然這種樣子不能讓人看見,不過我有時也會獨自一人刻意唉聲嘆氣,讓自己重設心情。刻意在居酒屋裡大肆喧譁、說出對公司及上司的不滿,也可以算是一種儀式。

告知「煩躁理由不明」的那位女性,在與我見面時,我讓她盡量抱怨,最後她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大哭後,就展現了自然的笑容。

以她來說,為了不要再累積煩躁,應該要將行動修正為「更有自我主張」。能老實說出「我會加油的」,也是因為歷經了真心怨嘆的儀式,最後能認同自然的脆弱吧。

老是在生氣、抱怨、哭泣當然也很不自然,但是為了將自然的脆弱轉化為堅強,短時間執行一下這些儀式,也沒什麼好奇怪的。

認同自己內在人性化的部分,刻意去利用那種結構,是非常棒的。

請不要再以思考和話語來無視情緒的警告了,我們偶爾也有需要盛大儀式的時候。只要能認同自然的脆弱,那麼你的生活一定會被引領到安全的方向去。

※ 本文摘自《承認內在脆弱,使你溫柔又強大》,原篇名為〈認同會產生自然脆弱才是正常人〉,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