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截自: Youtube 影片

「血相融者即為親」,滴血認親為何害人不淺?

文/光子

西元五○二年,梁武帝蕭衍滅南齊之後,將南齊第六位皇帝蕭寶卷的寵妃吳淑媛據為己有,並納為妃子。很快吳淑媛的肚子就大了起來,僅僅七個月後,吳淑媛就生下一個孩子,梁武帝給孩子取名為蕭綜。蕭綜出生後不久,皇宮裡就有人議論紛紛,說蕭綜並非梁武帝的親生兒子,因為按正常日期推算,女性通常要懷胎十個月才分娩,而吳淑媛生下蕭綜時才懷胎七個月。所以,很多人懷疑蕭綜很可能是前朝皇帝的遺腹子。但也許因為沒有可靠證據,加上吳淑媛又是梁武帝的寵妃,大家都不敢說。吳淑媛當然是最可能知道實情的人,但如果事情真是那樣,她也不敢說,那無異於自尋死路。既然梁武帝都不追問,她何苦主動往槍口上撞。

但歷史告訴我們,紙永遠包不住火。關於「遺腹子」的流言後來傳到蕭綜的耳朵裡,他心裡很不是滋味,對自己的身分也產生了懷疑。但他不敢做太過分的事,一來他自己的處境在那兒擺著;二來實際上梁武帝很寵愛他,也很器重他,給他的待遇跟其他皇子一模一樣,也從來沒有對他表現出厭惡之情。不過,這種關乎皇室血脈和皇族身分的大事,不可能一直被壓抑著。為了消除自己內心的疑慮,蕭綜終於按捺不住,偷偷地幹了一件荒唐事。

一天深夜,等大家都睡著以後,蕭綜帶著幾個人,偷偷地跑到宮外的一片荒野,找到一座墳墓,把埋在裡面的棺材挖了出來(據說是蕭寶卷的)。打開棺材以後,蕭綜割破自己的手指,將血滴在遺骸上。他曾聽人說,把自己的血滴在死者骨頭上,如果血滲進骨頭裡,就說明自己和死者有血緣關係。

接下來,扭轉蕭綜一生命運的一幕發生了:血竟然真的滲到了骨頭裡!蕭綜頓時感到一陣天旋地轉。鎮定下來後,他失魂落魄地回了宮。

即便如此,蕭綜對滴血驗親的結果並非百分之百相信,不過愛鑽牛角尖的他為徹底消除心中的疑慮,又做了一件更荒唐的事:他親手殺死了自己剛出生不久的兒子,然後挖坑將屍體埋葬。等屍體變成白骨以後,他又讓人把孩子的白骨挖回來,再次滴血驗親──這次,血又滲進骨頭裡去了。蕭綜心中的疑慮也終於解開了。

得知真相的蕭綜明顯變了,常閉門謝客,席地靜坐,逐漸疏遠他人。他念念不忘自己是蕭寶卷之子,一直暗地裡等待時機。最終他想方設法逃到北魏,沒多久就公開宣布自己的「新身分」,還取了新名字。梁武帝聽說以後,一氣之下褫奪了蕭綜的爵位,還將他母親吳淑媛貶為庶人,不久吳淑媛就死了。梁武帝素來寬厚待人,後來起了惻隱之心,又恢復了蕭綜的爵位,還養育了他的孩子。但蕭綜最後並沒有落得好下場,因為叔叔造反,他受到牽連,被驅逐後出家為僧,後來病故,死時年僅三十歲。

盲昧的「滴骨法」

蕭綜並非歷史上最早進行滴血驗親的人,但他的確是最有名的那個。那麼,最早滴血驗親的人是誰?按史書的記載,應該是三國時期謝承在《會稽先賢傳》裡提到的陳業。

當時陳業的哥哥在乘船渡海時遇難,等找到屍體的時候,已經過很長時間,屍體早已腐爛。同船遇難的還有幾十人,陳業不知道哪具是哥哥的屍體,但他曾聽人說「親者血氣相通」,於是他毫不猶豫地割破自己的手臂,將血滴在其中一具屍體上,結果血很快滲了進去,他認為找到了哥哥的屍體,守著屍首痛哭不已。而跟他一同「尋親」的人也仿效他,但很快他們就發現,無論滴在哪具屍體上,血都滲了進去。一時間,他們竟不知如何是好。

南朝時也有類似的事件。有個人的父親同樣死在海上,為了找到父親的屍骨,他就在沙灘上一直找,見到骨頭就割肉滴血。結果找了很多年,割得身上到處是傷,還是沒找到他父親的屍骨。

滴血認親真是害人不淺。要知道,它是沒有半點科學道理的。

眾所周知,人的骨骼主要由三部分組成,最外面是一層結締組織保護膜,叫骨膜,保護著裡面的骨質和骨髓。人死了以後,肉體很快就會腐爛,而骨骼會留存相對較長的時間。但無論把骨骼放在露天位置,還是埋在地底下,時間一長,骨膜都會受損,很快就會腐爛消失,最後僅剩下白骨化了的骨骼。所謂白骨化,可以理解為骨骼「變酥」。這個時候,如果人將自己的血液滴上去,很快就會滲進骨頭裡去,不只是人血,雞血、鴨血、豬血恐怕也能滲進去。

要是骨膜絲毫沒有受損,骨骼依然完整呢?這個時候將血滴在骨頭上,無論如何血液都不會滲進去,更鑒定不出來。所以,單靠這種方法「認親」,根本不可信,很可能認的是別人的爹,甚至很可能會找到一群「爹」。

升級版「合血法」

滴血驗親法有一個專業的名稱,叫「滴骨法」;而滴血驗親在歷史上還有另一種操作,那就是「合血法」,也就是前幾年大熱的中國宮廷劇《後宮.甄嬛傳》裡的著名情節,它一般用於活人。將兩個(也可以是多個)活人刺出的血滴在盛有清水的器皿內,看血液能不能融為一體,如果能,就說明兩個人存在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的血緣關係,也就是我們平常聽到的「血相融者即為親」;如果不能相融,就說明這兩個人根本沒有血緣關係。

合血法同樣不可靠。為什麼?合血時通常滴血只滴一、兩滴,血量太少。血滴到水裡以後,由於紅血球只有一層薄薄的細胞膜,加上滲透壓的關係,紅血球會「吸水」脹裂,裂成「碎片」,任何兩個人的血在肉眼看來都會「相融」。

另外,提到合血法,很多人會想到血型。透過血型能不能認親呢?同樣不可靠。人的常見血型有四種:A 型、B 型、AB 型和 O 型。A 型血和 A 型血是可以相融的,即便兩個人沒有血緣關係,只要他們都是 A 型血,兩人的血也是可以相融的,這樣就會被錯認為有血緣關係。而如果一個人是 O 型血,那麼通常來說,他的血能和所有血型的血相融。

無論是滴骨法還是合血法,或者透過血型來認親,都不可靠。古代由於科學落後,人們思想愚昧,利用滴血驗親「找兒子」、「找爸爸」,不知多少人錯認親人;多少人因此妻離子散;更有甚者,又有多少人遭遇「血光之災」!這也說明了一個有趣的理論,即父親和孩子之間的血緣關係有時存在不確定性。

※ 本文摘自《認真的糟糕療法:中國篇》,原篇名為〈滴血認親:東方「血緣崇拜」〉,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