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溝通失真是常態,別急著脫口「我不是跟你說過了嗎?」
文/宣明智、燕珍宜

無效溝通:不知雞和鴨的不同。

內圓外方、內方外圓、內方外方、內圓外圓。

方的各種變形。

溝通是一門藝術。
有時候要圓,有時候要方。
解說
不了解自己、也摸不清對方的個性,常常造成無效溝通,甚至反溝通。人是複雜的動物,有時候方不是真的方(「外方內圓」),圓不是真的圓(「外圓內方」)。當外方碰上外圓,外方的尖銳的「稜角」,對外圓而言,可能太尖銳,認為對方在指責自己。當外方遇上外方,對方的「尖角」,則是剛好而已。溝通是一門藝術,溝通欲有效,有時候要方,有時候要圓。

溝通障礙的型態,有以下三種:
.阻擋:訊息無法傳遞。
.遺漏:訊息量100% 變為50%。
.扭曲:A訊息變成B訊息。

解說
日本品管大師狩野紀昭博士曾說:「既然溝通有那麼多問題,乾脆不要溝通,就沒有溝通問題。」這句「反話」,恰恰道出溝通的困難,人和人的溝通,中間是有障礙的,常常是「有溝而難通」。「溝通」中間有一條「溝」,彷彿一道牆,這道牆因為背景文化專業……等差異而成,訊息穿牆而過,常有各種失真。但是溝通的雙方,卻常認為自己所發送或接受的訊息,就是全部。溝通失真是常態,千萬不要說「我不是跟你說過了嗎?」失真,就代表有問題,要檢討真正的問題何在。
解說
溝通是為了誰?當「溝通、溝通、再溝通」,卻始終無效,很可能是陷入「反溝通」,「反溝通」是只為一己、獨斷獨行的溝通。溝通的本質是雙向,為了了解彼此的狀態。溝通是雙向的,必須包含「回饋」(feedback)的訊息,並針對回饋再處理。沒有回饋的溝通,只是單向宣傳。無論是企業的內部溝通或是對外的客戶溝通,溝通目的是為了達到共同效果或共識。溝通數量與人數呈正比,因此,大規模的溝通充滿挑戰。了解群體溝通之複雜不易,才會更有耐心去解決。

※ 本文摘自《思考圖譜》,原篇名為〈為什麼「有溝而難通」?──溝通的技術〉,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