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聽到我騎自行車外送,人們通常最好奇三個問題
文/金夏永;譯/馮燕珠
我家附近有一間以好吃聞名的辣炒年糕店,由一對夫妻經營了十多年,因為在補習班附近,所以有許多老客人都是從學生時代就開始吃到成年,訂單中的顧客備註事項常出現「我是〇〇,炒米腸記得多幫我加一些豬肝、豬肺喔,呵呵」像這樣的熟客留言,在外民 APP 上的評論也清一色是稱讚。老闆也很努力回覆留言(在 APP 中「評價」非常重要)。讓我好奇到底有多好吃,所以還親自買來吃過(配送過程中,會發現幾處「一定要嚐一嚐」的店)。
不過我在送了好幾次後才發現,這間辣炒年糕店不單單只是因為「好吃」才受歡迎,每次我騎著自行車去取餐時,老闆總會跟我小聊一下。
「哎呀,今天天氣那麼熱,一定很辛苦吧。」
「這天氣還好,騎自行車還可以。」
「今天送了很多嗎?你看起來很累的樣子。」
而且每次取了餐騎上自行車時,總會拍拍我的後腦勺說:
「一切小心為上,不要騎太快,注意安全啊。」
顯然老闆夫婦一定是在辣炒年糕裡多放了一味叫「善良」的調味料。
騎腳踏車外送
聽到我騎自行車外送,人們通常會有三個最好奇的問題。一,會不會很辛苦;二,會不會花較多時間,送到客人手上餐點都冷了;三,會不會很危險。
會不會很辛苦?當然不輕鬆,當然很辛苦,非常的辛苦,我從來不知道原來我們家附近有那麼多上坡路,工作了一個月,還曾因為膝蓋太痛而休息了半個月。不過倒是瘦得很快,一天外送十張單大概就減了一公斤。如果不想花錢去運動,又想邊賺錢邊運動的話,可以試試看成為自行車外送員,是個不錯的選擇。
會不會花較多時間,送到客人手上餐點都冷了?對於以自行車或電動滑板車為交通工具的外送員,系統只會提供半徑二公里以內的訂單,徒步外送員則只會提供半徑一公里以內的訂單[註2]。配送花費的時間最多二十分鐘,我從事外送以來沒有超過二十分鐘過,剛開始因為沒把握,會把預計配送時間輸入二十分鐘,現在二公里的距離差不多輸入十五分鐘就游刃有餘。一公里以內的距離則輸入五~十分鐘,自我挑戰「縮短記錄」。當然,自行車比摩托車慢,不過根據經驗,二公里以內的距離,誤差大概在二~五分鐘以內。
看到這裡,應該有很多讀者持懷疑態度,為什麼點餐時常常要等四~五十分鐘,有時甚至要一個多小時才會送到。這種情況通常是由於訂單積得太多,店家備餐時間太長,或者有時外送員會「夾單」配送。像代送公司[註3]的摩托車快遞,通常一次配送三~五件物品,有時還會多到七、八個裝在一起送。同樣道理,美食外送員有時也會把不同訂單綁在一起配送,因為要到各個店家取餐,再一一送到客人手中,花費的時間相對也會比較多。
若「只送一家」,備餐十~十五分鐘,配送也是十~十五分鐘,總共二十~三十分鐘即可送達,因此「酷澎 Eats」就標榜「一次只送一家」,提高外送品質,與同行做出差異化,但是外送費很貴。我當然也做過幾次「夾單」。同一間店兩張單,因此店家可以同時備餐,我再分別送到兩個不同的顧客手中,這樣總花費時間也不會超過二十分鐘。但騎著自行車、背著外送包,裡面再裝三、四份餐點並不輕鬆,現在外民已禁止同時處理三個以上的訂單(夾單配送)。
會不會很危險?騎著自行車在大馬路上奔馳,穿梭在巷弄各個角落,當然危險。我個人在騎自行車時有一個原則。
「絕不跟汽車爭道。」
在馬路上就緊緊靠邊騎,不要隨意超車,避免騎在道路內側,還要小心那些不顧周圍盲目右轉的車輛。因為就算我一點責任都沒有,只要出事了,騎自行車的我肯定會比較慘。自行車一旦發生事故,往往會造成重傷,因此要時刻注意安全。萬萬不可心急。
摩托車更危險,因為會心急想搶快。平時在人行道上行駛的摩托車、橫越斑馬線的摩托車、在車陣中鑽來鑽去的摩托車外送員,經常引起民眾反感。因為我自己跑外送,所以特別留意觀察他們的行為。
交通號誌變成紅燈,車輛魚貫停下,摩托車外送員就會在車輛之間鑽來鑽去騎到最前面。為了方便在車陣中穿梭,他們把後視鏡轉向或乾脆直接拆掉。在某些大馬路口停等紅燈時,常會看到各家代理配送公司的摩托車,在停等線前排成一整排,就像是代理配送公司的博覽會一樣。
偶爾看到「Vroong」、「barogo」、「如你所願」、「Pro」等四大快遞公司的快遞員在路口齊聚一堂時,心裡會忍不住吶喊「Bingo!」有一種完成大滿貫的感覺,還會暗地裡猜哪一家的快遞員會最先啟動。
「應該是『如你所願』會先出發。」
「那個人最近還蠻常看到的,一定是『Pro』的。」
「突破」是快遞之間違反交通號誌的暗語。能預測交通號誌轉換時機並領先啟動出發的就是高手。只要看到對向停等線上的車輛稍微有點動靜,就會抓準時間像閃電一般飛馳出去。為了三千元賭上性命。
註釋
[註2]:原註:實際上配送距離超過一、二公里的情況很多,因為外民的系統是以直線距離為標準來畫分。
[註3]:編註:餐廳會跟這種美食代送公司合作,取代自己送餐。
※ 本文摘自《什麼都能外送!》,原篇名為〈為三千元賭上性命〉,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