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記者揭發哈維.溫斯坦惡行,從第一通電話開始
Photo Credit: unsplash

紐約時報記者揭發哈維.溫斯坦惡行,從第一通電話開始

文/茱蒂.坎特、梅根.圖伊;譯/游淑峰

《紐約時報》對哈維.溫斯坦的調查工作,是從一個最有希望的,但卻連接電話都不願意的消息來源開始。

「事情是這樣的,我已經好幾次被你們家的報紙不堪對待,而且我相信問題根源是性別歧視,」[1]
演員蘿絲.麥高恩(Rose McGowan)於二○一七年五月十一日這麼寫,回覆茱蒂詢問她是否方便談話的電子郵件。麥高恩一一列出她的批評:她在一場政治晚宴上的演說,被刊登在風尚版,而不是在新聞版。她先前與一位《紐約時報》記者針對溫斯坦議題的對話,令她覺得不舒服。

「《紐約時報》需要檢視自己的性別歧視議題,」她回應說:「我沒這麼想幫忙。」

幾個月前,麥高恩未指名道姓的指控了一位製作人,有傳說是溫斯坦強暴她。「因為這在好萊塢/媒體是公開的祕密,而且他們一面羞辱我,一面還對我的施暴者恭維奉承,」[2]她在推特上說,並加了用來強調主題的「#」符號:「#為何女性不舉報」(#WhyWomenDontReport)。據說她正在寫一本回憶錄[3],意在揭露演藝界對女性的不當對待。

不像好萊塢幾乎每個人,麥高恩過去就曾冒著自己生涯事業的風險,大聲疾呼性別問題。她曾經發推特提到她為一部亞當.山德勒(Adam Sandler)的電影試鏡時,服裝要求有多麼羞辱人:「展現乳溝的無袖低領背心(托高型胸罩更佳)。」[4]大致而言,她在社群媒體上的語調嗆辣,挑戰意味十足:「生氣是可以的。不用害怕,[5]」她在數月前的推文上這麼寫著,後來加了一句:「拆掉這個體系。」如果連麥高恩這樣的倡議者女星都不願意私下談話,誰會願意?

溫斯坦不是當時最有權勢的人。最近幾年,他的電影魔力已經開始動搖。但是他的名字是權力的同義詞,尤其是推進演藝生涯的力量。首先,他創造了他自己,從紐約皇后區不起眼的出身,到推銷演唱會,到發行與製作電影,他似乎知道怎麼把他身邊的每樣東西做大──電影、派對,而且最大部分是人。他一次又一次地將年輕的演員拱成巨星:葛妮斯.派特洛(Gwyneth Paltrow)、麥特.戴蒙(Matt Damon)、蜜雪兒.威廉絲(Michelle Williams)、珍妮佛.勞倫斯(Jennifer Lawrence)。他可以將小型的獨立電影如《性、謊言、錄影帶》(Sex, Lies and Videotape),或是《亂世浮生》(The Crying Game)變成風潮。他引領現代奧斯卡,為他自己贏得五座最佳影片,也幫助其他人抱走了好幾座小金人。他為希拉蕊.柯林頓(Hillary Clinton)募款、陪在她身旁打點過無數的募款者,幾乎長達二十年。當瑪莉亞.歐巴馬(Malia Obama)尋求在電影界的實習機會,她就是為「哈維」工作──只用名,不用姓氏,連許多陌生人都這麼稱呼他。二○一七年,即使他的電影不如之前成功,他的名聲仍維持不墜。

他對待女性的傳言已經流傳一陣子了。人們公然對此開玩笑:「恭喜,妳們五位不再需要假裝被哈維.溫斯坦吸引了,」喜劇演員賽斯.麥克法蘭(Seth MacFarlane)在二○一三年宣布奧斯卡入圍名單時這麼說。但是很多人只是將這種行為視作風流,沒有任何事被公開記錄下來。其他的記者過去曾嘗試過,但失敗了。二○一五年紐約市警察局針對一宗指控溫斯坦猥褻的案件進行調查,最後沒有任何刑事起訴。「到某一刻,所有害怕談論哈維.溫斯坦的女性必須手牽手一起跳進去,[6]」一位記者珍妮佛.賽尼爾(Jennifer Senior)當時曾這樣推文回覆。兩年過去了。什麼事都沒發生。茱蒂曾聽說有另外兩位記者嘗試過,一位是《紐約雜誌》(New York Magazine)的作者,一位是全國廣播公司(NBC)的羅南.法羅(Ronan Farrow),但還沒有任何報導。

關於溫斯坦與女性互動的耳語是錯的嗎?麥高恩的推特文指涉的另有其人嗎?檯面上,溫斯坦吹噓自己擁有女性主義者的資歷。他以美國女權主義先驅格洛麗亞.斯泰萊納姆(Gloria Steinem)之名,捐了一大筆錢贊助一個教授職位。他的公司發行了《消音獵場》(The Hunting Ground),一部關於校園性侵的紀錄片與集體哭訴。他甚至於二○一七年一月在猶他州帕克市(Park City)日舞影展(Sundance Film Festival)期間,參加串聯美國多座城市的歷史性女性大遊行,加入頭戴粉紅貓咪帽的人潮之中[7]

《紐約時報》調查部門藏身遠離其他嘈雜的新聞室,目標是挖出從來沒有被報導過的事,追究某些刻意隱瞞犯罪的人們或機構。第一步通常是謹慎地向外尋找線民。所以,該如何回覆麥高恩,讓她有動機接電話呢?

麥高恩的電子郵件啟了一個開端。首先,她回信了。很多人從來不回覆的。她在她的訊息裡思考過,而且很認真地提出了一項批評。也許她是在測試茱蒂,戳《紐約時報》的痛處,看看這位記者是否會否認。

但是茱蒂不想對她工作了十四年的地方掀論戰。但恭維麥高恩(例如「我真的很佩服妳推文的勇氣……」)也不是辦法。這樣會削弱茱蒂在互動之中的權威。而且,對於麥高恩能夠貢獻的這個調查主題,她現在也沒什麼能說的:如果她問茱蒂已經和幾個女性談過,答案會是零。

話得要拿捏成這樣,不要提到溫斯坦的名字:麥高恩有在推特上貼出私人通訊的紀錄,例如亞當.桑德勒的試鏡注意事項。她是一個會想引爆事情的人,但是那樣的衝動在這種情況下,會有不良的後座力。(「嘿,大家來看看這封來自《紐約時報》記者的電子郵件。」)這個議題使得回應更加棘手。麥高恩說過她是一位性侵害受害者。對她施壓不是恰當的作法。

茱蒂從二○一三年,就開始調查女性在企業與其他機構的處境。美國的性別爭議似乎已經充滿了情緒:社論、回憶錄、在社群媒體上忿怒的發洩文或姐妹情誼的互相取暖。它需要的是暴露更多隱藏的事實。尤其關於工作場所這部分。勞工,從最精英到最低階,往往都害怕質疑她們的老闆。記者則不然。在調查這些故事時,茱蒂發現,性別不只是個議題,也是一種調查的切入方式。因為女性在很多組織裡仍然是局外人,記錄她們所經歷的情境,即意謂著看見權力如何運作。

她回信給蘿絲.麥高恩時,訴諸她過往的報導經驗:

以下是我追蹤這些議題的紀錄:亞馬遜、星巴克、哈佛商業學院全都改變了他們的政策,以回應我報導揭露的性別相關問題。當我撰寫哺乳的階級差異,描述白領階級的女性可以在工作時擠奶,而低薪工作的女性不能,首次出現的移動式哺乳室是我收到的讀者回應,如今分布在全國兩百個以上的地點。
如果妳傾向不說,我能理解,也祝福妳的書出版順利。
謝謝妳,
茱蒂

麥高恩在數小時後回信了。她在週三前,任何時間都方便講話。

這通電話感覺有些弔詭:麥高恩因為有著強勢、留有一頭平頭的形象,以及經常發煽動性的推特貼文,顯得不太好惹。但是她在電話裡的聲音屬於熱烈、有冒險精神的,聽起來是一個有故事且正在找恰當抒發方式的人。她在推特文中關於她被強暴的事只是引子,很少細節。通常採訪的規矩是,它們是公開表明的(on the record),意謂著採訪內容可能出版,除非另有討論。但是,任何投訴溫斯坦性侵的女性可能連開啟對話都不願意,所以,茱蒂同意這通電話會保密,除非另外徵得同意,因此麥高恩開口了。

[1]:麥高恩給茱蒂的電子郵件,May 11, 2017。
[2]:Rose McGowan (@rosemcgowan), “because it’s been an open secret in Hollywood/ Media & they shamed me while adulating my rapist. #WhyWomenDontReport,” Twitter, October 13, 2016, https://twitter.com/rosemcgowan/status/786723360550035460.
[3]:Rose McGowan, Brave (New York: HarperCollins, 2018).
[4]:Rose McGowan (@rosemcgowan), “casting note that came w/ script I got today. For real. name of male star rhymes with Madam Panhandler hahahaha I die,” Twitter, June 17, 2015, https://twitter.com/rosemcgowan/status/611378426344288256.
[5]:Rose McGowan (@rosemcgowan), “It is okay to be angry. Don’t be afraid of it. Lean in. Like a storm cloud it passes, but it must be recognized. #readthis,” Twitter, April 3, 2017, https://twitter.com/rosemcgowan/status/849083550448193536; “dismantle the system,” Twitter, May 4, 2017, https://twitter.com/rosemcgowan/status/860322650962264064.
[6]:Jennifer Senior (@JenSeniorNY), “At some pt, all the women who’ve been afraid to speak out abt Harvey Weinstein are gonna have to hold hands and jump,” Twitter, March 30, 2015, https://twitter.com/jenseniorny/status/582657086737289216.
[7]:Jodi Kantor (@jodikantor), “Harvey Weinstein at the January 2017 Women’s March in Park City, Utah,” Twitter, October 5, 2017, https://twitter.com/jodikantor/status/916103297097961472.

※ 本文摘自 《性、謊言、吹哨者》,原篇名為〈第一章 第一通電話〉,立即前往試讀►►►

✨《性、謊言、吹哨者》改編電影《她有話要說》贈票活動現正進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