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巫女也是勞工,我是屬於情緒勞動偏多的類型
文/洪承喜;譯/賴姵瑜
某一天,我與巫女朋友蘋見面,我問蘋:
承喜 巫女的工作有沒有什麼難處?
蘋 有啊。我在外介紹自己是巫女時,有的人會立刻說:「請幫我算算運勢。」神靈又不是什麼自動販賣機,說要算就能算出來。
承喜 沒錯,我也經常聽到這樣的話。就像隨便向歌手說「請你唱首歌」一樣。算命顯然也是勞動,但感覺沒辦法被認可為勞動。
蘋 是啊。算命時需要投入許多情緒勞動。
當然,也有不從事情緒勞動的巫女。但,我是屬於情緒勞動偏多的類型。特別是占卜結果為凶時更是如此。因為我說的話可能造成創傷,而且對客人說話的瞬間,也可能化為現實。希望至少在諮詢中,沒有客人心靈受創而回,所以情緒勞動倍增。
蘋也像我一樣,對情緒勞動感到疲憊,她說:「算命的時候,好像非得做情緒勞動不可。客人的情緒狀態呼嚕嚕進入我的內心,我得加以淨化、消解,然後說話。這樣看來,巫女占卜還真是大量的情緒勞動啊。」
有的客人從進門之前,就引來厭惡一切的情緒。這時,要淨化的很多,會感到很吃力。因為要占卜,必須看透客人的心,但層層蓋住的情感鬱結會有所妨礙。面對這一類的情緒,巫女確實會感受到自己是情緒勞動者。
巫女也是勞工。我平均每周工作四十五小時。從周一到周五,一天工作九小時。除去早上起床祈禱的時間,準備 YouTube 頻道的一周運勢影片,兩小時;撰寫《神明在看著呢》,兩個小時;與神靈溝通和占卜的情緒勞動,三小時;畫網路漫畫或畫符,兩小時。就這樣,我每天工作九小時,過著實實在在(?)的勞工生活。如果加上周末去祈禱或為客人算命的時間,一周工作到五十四小時的情況也時而有之。
如同許多勞工一樣,我也是除了午餐時間和休息時間,一整天都在勞動。勞動之後下班休息。晚上時間為愛犬備餐,與家人一起坐下來聊聊天,結束一日。當然,睡前祈禱時間不算在勞動時間之內。不,應該包括嗎?如果祈禱時間也包含在勞動時間內,加上早上兩小時、睡前一小時,算起來一天工作十二小時。真是勤奮!
想一想,成為巫女之前,以自由工作者的身分寫作、畫畫的工作日常也很類似。不同的是,與人見面時(算命時)增加了高強度的情緒勞動,而且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祈禱,難以區分到哪裡為止是日常,從哪裡開始是勞動。不時還會有人沒頭沒腦要求幫忙看運勢。
即使從事相同的勞動,有的巫女一天很難賺到一頓餐,而有的巫女一天賺到的錢,堪與大企業的平均月薪相比擬。不同於巫女能夠看見未來,所以很會賺錢的偏見,許多巫女賺不了大錢。偶爾也有巫女能夠識破客人脆弱的一面,談及幾百萬韓元的跳神法會或幾千萬韓元的降神儀式,賺了很多錢。反之,也有照實算命的巫女處境卻更為惡劣的情況。無法賺大錢,不是巫女無能的緣故。我反而經常看到生活困難的巫女將好運分給客人。
很多人認為,巫女的工作很簡單。有人看到表面上工作一小時就能收到十五萬韓元(約新台幣四千元)左右的諮詢費,覺得巫女只要會說話,就能輕鬆賺錢,所以口口聲聲說:「我也要當巫女。」這是輕忽了巫女的工作,認為它非常容易。難道隨便說點什麼就能賺錢嗎?巫女是每天祈禱、修身養性、淨化客人,同時與神溝通、從事諮詢勞動的專業職人。
巫女常說自己是介於人與神之間的存在。但無論如何,實際生活的巫女也是在這片土地上立足生活的勞動者。就像許多勞工一樣,許多巫女也是生活在不平等競爭環境裡的市民。真希望巫女的勞動能夠被認可為勞動。
我與蘋開玩笑說道:
承喜 蘋,我們成立巫女工會吧?
蘋 好啊。不過,成立工會之後,要和誰協商呢?和神靈嗎?(笑)
承喜 建立工會的理由,也是為了讓勞工權利獲得保障。比如,上刀山受傷時,如果能以職災處理,該有多好。
蘋 社會會接受嗎?他們會問,你當初為什麼要那樣做。
承喜 是啊。想被認可為四大保險保障的勞工,應該很難吧?
蘋 儘管如此,我們先團結一起,從我們開始,先好好維護勞工權利。別像自動販賣機一樣,隨便什麼時候都算命。
我對蘋說:「是的。最重要的是我要寫一篇文章,說明巫女也是勞工。」說出此言的我,為了寫這篇文章,今天又超時工作。幸好,這項工作很愉快。
※ 本文摘自《神明在看著呢:我的巫女日記》,原篇名為〈巫女也有工會嗎〉,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