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wikipedia

海中網美日常?海獺每天五餐吃不胖,花很多時間整理門面

文/海魚達人

海獺是海中最小哺乳動物,屬於食肉目的鼬鼠科,也是唯一生活在海洋中的鼬類。分部於北太平洋,從阿拉斯加到阿留申群島、堪察加半島、科比洛夫群島等皆可見到牠的蹤跡。

海洋的哺乳類大致可分為海豚及鯨魚的鯨豚類、海獅或海豹的鰭腳類、以及儒艮與海牛的海牛類,而海獺是牠們當中體積最小的一種,成熟的海獺頂多只有 120 到 150 公分之間、體重也只有 3、40 公斤左右。

海獺的頭很小,毛色為深咖啡色或接近黑色,頭頸的部分顏色較淺。牠的身體為圓筒狀,前腳較短用來梳理毛髮、後腳較長呈鰭狀,尾巴具有舵的功能可以掌控方向,擅長游泳跟潛水。

此外,跟其他海洋哺乳類比起來,牠身上的脂肪很少,之所以能夠在寒冷地帶生存下去的法寶,全都是靠一身平均 2.5 公分的厚重毛皮來禦寒。除了鼻子、耳朵及四肢的一小部份外,海獺的全身通通有毛,密度也高居哺乳類之冠。

海獺的毛皮不僅濃密,而且還非常細緻,有長毛短毛之分,平均一個毛孔可長一根長毛與 70 根短毛,全身上下至少有 8 到 10 億根的毛髮,這個密度是海豹的兩倍。除了可對抗寒冷外,海獺還能將空氣吸入毛中,形成一個保溫層,幫助牠在水面上漂浮。

不過也因為這樣優質的特性,讓海獺的毛皮極為搶手、利潤也十分驚人,反倒使牠成為人類捕殺的對象。

由於海獺的皮下脂肪很薄,必須不停吃東西來攝取熱量。不管是貝類、海星、海膽還是鮑魚、烏賊,牠通通來者不拒,平均一天要吃上五餐,大約要吃到體重四分之一的量才足夠,食量非常大。

而且牠們吃東西還會使用石頭作為輔助工具,比如要吃鮑魚的時候,海獺會先用前腳抓一塊石頭,把附著在岩壁上的鮑魚殼給打碎,再把裡頭的肉給拉出來吃掉。而吃海膽之類帶殼的食物,則是會把石頭放在自己的胸口當作砧板,將之擊碎後再享用。

牠們白天獵食、晚上棲息於海灣中休息,同時睡覺之前會用海藻纏繞自己的身體,目的是避免被海浪給沖走。

目前會使用器具的動物,陸地上有黑猩猩與某些鳥類,至於海中就僅有海獺而已了,是一種相當聰慧靈巧的動物。

另外,海獺會花很多的時間在整理門面,一離開水面就會立刻把身上的水珠抖落乾淨,飯後和睡覺之前也會仔細舔舐梳理全身的毛皮。其實牠們並不是愛漂亮,而是不這樣做的話會有生命危險,萬一身上的毛亂成一團或髒亂不堪,就會喪失保溫的絕緣性,海水就會直接滲透肌膚導致凍死。

一般海獺都是在水中生產,牠們的繁殖較為緩慢,大約五年才會生一胎,而且每次只生一隻,多胞胎以上是極為罕見的。懷孕時間長達一年,剛剛出生的小海獺全身有一層薄薄的咖啡色毛髮,不過此時的牠們幾乎毫無謀生能力,只能掛在媽媽的胸前,大約要一年半左右的時間才能夠獨立。

據統計,每十隻小海獺只有一隻可以順利長大,加上人類的大量捕殺,讓海獺一度瀕臨絕種的危機,直到近來保育意識的提高,才有慢慢恢復的情形。

Q1.海獺不吃東西的時候就是在睡覺嗎?

海獺是很懂生活情趣的動物,雖然一天得吃上五餐,但並不是吃飽睡睡飽吃。沒事時牠們大部分會仰臥在海藻上頭歇息,有時則會上岸玩耍或是潛入海中嬉戲。

※ 本文摘自《鮑魚不是魚!?來自海洋生物的新鮮冷知識》,原篇名為〈海獺:唯一生活在海中的鼬鼠科〉,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