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諮商者讓我明白,比起「你做得很好」,更重要的是「你喜歡嗎?」
文/申惠雨;譯/林芳如
「植物跟小朋友似乎很像。」
曾經有位教導兒童美術的諮商者來到植物諮商室。這位諮商者主修美術,在很多地方上過班,目前從事兒童美術教育。
他待過許多不適合的職場,覺得很疲憊而辭掉工作,後來嘗試在大自然中待了一陣子恢復心情。他說和植物密切相處的時候,感覺到植物像是無條件給予的存在。而在教小孩子美術的時候,他也有過類似的感覺,所以現在好像找到了想從事的職業,並跟我分享他和孩子們的故事。
我對兒童教育深感興趣,很高興能遇到這位諮商者。我始終認為,從很小的時候開始親近大自然和繪畫,是很重要的事。因為我覺得在兒時多接觸,就會獲得一輩子都能與其親近的力量。就算腦袋沒辦法完全記住,內心也會記得,並逐漸累積經驗。我覺得親近大自然並用繪畫呈現出來,是人的本性,但是如果小時候從不曾接觸,或是第一次接觸的記憶不太自由或不幸福,就會遠離大自然。
我每次舉辦以成人為對象的植物演講,總是能看到大人孩子氣的一面。我可以感受到他們看到植物之後覺得神奇,幸福的眼神閃閃發光,難掩興奮之情。每當這種時候我就會很欣慰,另一方面又覺得,如果從小就知道大自然的法則和美麗,應該可以感受到更豐富自由的情緒吧。
所以我覺得兒童的自然教育是必要的,我會在展覽或活動中規畫兒童節目,若有兒童講座邀約也會盡量去演講。但是等到真的快要跟孩子們見面的時候,我又會很緊張,真是苦惱。可能是因為我沒有小孩,所以不清楚各年齡層的理解程度到哪裡。我也會不斷思考,要用什麼方法或說什麼才能給孩子帶來好的影響,很擔心自己的言行會對他們造成負面效果。
與諮商者的對話
諮商者:跟孩子們一起玩,真的很開心。
諮商師:大概幾歲呀?
諮商者:六歲。他們還小,所以與其說是在畫畫,不如說是在「玩」畫畫比較貼切。他們一邊開心地玩耍,一邊學習。但是家長們畢竟付了補習費,所以會希望孩子能學到東西。我覺得好的教育方法是不去傷害到孩子的本性,因為比起表達情緒,我們先學會的是隱藏情緒。我覺得好好思考要怎麼看待、教導流露本性的孩子們,是很重要的事。
諮商師:教小朋友美術的時候,家長沒有提出更多的要求嗎?我聽說有些家長會請老師幫忙小孩寫作業或參加美術比賽。
諮商者:家長最常這麼問:「我家孩子很會畫畫嗎?」「我家孩子擅長美術嗎?」「畫得很好嗎?」「學美術好嗎?」
諮商師:那你怎麼回答?孩子們年紀還小,畫得好不好很重要嗎?
諮商者:我不太清楚「畫得很好」的標準是什麼,所以我都回答「孩子很喜歡」。最多只會說:「看起來很喜歡畫畫,好像覺得畫畫很有趣。」
你喜歡嗎?
跟諮商者聊天的過程中,我解決了自己的一個煩惱。他讓我明白,比起「你做得很好」,更重要的是對孩子說「你喜歡嗎?」我常常聽到有人說稱讚孩子很重要,所以我很常說「你做得很好」。我本來以為這一定是好話,但是我現在重新思考了這句話。
在植物諮商室見到諮商者的時候,我不是在諮商,反而更常是獲得了啟發。很有意思的是,我們從彼此的優點中獲得了加乘的快樂。這樣的快樂也成為我繼續經營植物諮商室的一個理由。
我參加過在英國市郊的美麗大城堡舉行的工作坊。那座城堡以前是英國詩人兼藝術贊助者愛德華.詹姆士的故居,現在則作為藝術大學的空間。
工作坊的內容簡單又平易近人,參加者只需要在城堡裡吃吃喝喝,欣賞周圍的大自然,畫一幅小畫作。有人是來到這個地區度過夏日假期,也有純粹當作興趣而報名的當地鄰居。好像沒有畫家或是平常會畫畫的人,全是老奶奶和阿姨。
三天的工作坊期間,我們一邊享用城堡提供的美味自助餐一邊閒聊,到了下午就畫畫草莓。只要畫一顆草莓就可以了,所以大家看起來都很快樂。第一天,每個人分別慎重地挑選了最美麗的草莓。實際提筆,我才發現草莓出乎意料地難畫。草莓的種子很多,表面凹凸不平,所以很難呈現出閃爍的質感,也很難平衡搭配紅色的果肉和草綠色的托盤。所以大家都畫得非常認真,一句話也不說。
我不是為了畫草莓而來到這裡,卻在不知不覺間非常專心地想要把它畫好。當我專心畫草莓的時候,有一股奇怪的感覺,於是抬起頭來,卻發現英國老奶奶們一邊吃草莓,一邊圍在我身邊觀賞,還對我說:「我們比較擅長吃!」意思是:「畫畫的時候才體悟到,比起畫草莓,我們更喜歡吃東西!」
她們還有個言外之意:「年輕人,來這裡何必那麼認真啊?幹麼把自己搞得又累又辛苦?快來吃好吃的,聊好玩的事情吧!」
「喜歡」某件事,不用別人告訴我們,自己也會發現。相反的,某件事「做得很好」,則大多是小時候經過大人的評價才知道的。雖然那麼說是為了稱讚孩子,但是這樣的評價是不是盡量晚一點再給比較好呢?
「做得很好」有毒?
小時候聽到的「做得很好」有強烈毒性,會讓我們很容易一味地追逐那句話。如果等到變成老奶奶才知道「喜歡」的重要性,那真是太令人難過了。國小低年級的時候,我參加了所有的美術比賽,一個也不漏。連校長也對我父母說過我很會畫畫,所以我深陷在「做得很好」這句話之中。雖然對年紀還小的我來說,用粉蠟筆填滿白紙是一種體力活,但我還是不斷地畫畫。
後來我成為區域代表去參加美術比賽,我在比賽上號啕大哭。那是在陌生都市舉辦的大型賽事,為了公平性,我和父母被分開來。不安的情緒導致我連畫畫主題是什麼都想不起來。上色很累,我又很怕陌生的場所和大人們,所以哭了起來。
當時也不曉得為什麼會那麼傷心,眼淚掉個不停。因為我哇哇大哭,工作人員走過來幫忙,協助我盡快繳交還沒完成的畫作,接著把我送回母親身邊。
在那之後,有好一陣子我很討厭畫畫,還跟朋友們吐露心聲說我真的很討厭畫畫。我的父母從來沒有要求我畫畫或參賽。事實上,他們也沒有對我說過「妳做得很好」。我的父母本來就不會那樣稱讚我。問題的根源在於,年幼的我被困在了其他大人所說的「做得很好」之中。
有一次,兩個小朋友來到植物諮商室,問我最喜歡什麼花。我說雖然所有的花我都喜歡,但是我覺得地錢草最特別。因為那是我小時候第一個從兒童植物圖鑑上認識,並親自去田野間尋找、叫出名字的植物。我問小朋友喜歡什麼花,一個說喜歡向日葵,因為顏色很美又只會面向太陽,另一個說自己的聲音跟喇叭一樣大,所以喜歡喇叭花。其實喜歡什麼東西不需要特別的理由,對我來說,珍貴的小小瞬間就很足夠了。
我平日返回市區的途中,常常經過一條幹線道路。每到上班時間,就能在那條路上遇到一大群盛開的牽牛花。牽牛花是韓國隨處可見的雜草,它的花朵有點小,鮮豔的藍色很美。牽牛花會在早上開花,日照變強的話很快就會枯萎,所以必須在早上經過那條路才能看到。幹線道路的一旁是櫛比鱗次的公寓,每到早晨,公寓的影子會長長地投射到道路另一邊,所以有些牽牛花可以曬到日照,有些則會被陰影擋住。
但是,如果在極為絕妙的時間點經過那條路,就會看到太陽底下的牽牛花全部凋謝,而陰影底下的花還開著的景象。陰影底下的光線較少,所以花才會開得比較久。像多米諾骨牌般矗立的公寓、隨著公寓形狀產生的影子,以及只在那片陰影底下綻放的牽牛花,真的很可愛。每當這種時候,我真想叫其他駕駛們也看看那些花。
比起證明自己擅長做什麼事,說明喜歡某件事的理由真的既簡單又快樂。喜歡做某件事也不需要什麼了不起的理由。喜歡,是一件自然又幸福的事。
就像只有我知道的牽牛花模樣,那些對我來說寶貴且感激的小小瞬間,也是讓我喜歡上某樣事物的主要理由。每個人喜歡植物和繪畫的理由都不一樣。如果有一堂課,可以讓我們各自分享喜歡某件事的不同理由,那會不會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堂課?
※ 本文摘自《鄰居的植物諮商室》,原篇名為〈別問「擅長嗎?」試著問「喜歡嗎?」〉,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