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unsplash

就像魯迅先生所說的,「我只覺得所住的並非人間」

文/亞然

二○一九年,這個時候,在香港經歷著這場看起來、就像沒完沒了的抗爭運動。我想,在此刻的世界上,大概只有那些本來居住在亞馬遜雨林裡、大大小小的動物,會完全明白香港人的感受。雨林的大火,燒去大片的林木,就如同運動的烽火,燒遍城市的每個角落。

說實話,誰想像過一個家園、一個城市,會如此瞬間土崩瓦解?制度和社會之間的一切信任和關係,秒速蕩然無存,就像那場大火將亞馬遜雨林裡的大樹林蔭,頃刻化為灰燼一樣。事情的失控,意味著我們對未來盡是不可知和不可想像,只知從此以後,失去的大概永遠不會回來,未來不再一樣。這一次,將會永遠的寫進歷史,我們給歷史選中,不論我們是否願意成為這歷史的一部分,這已成事實。

運動期間,我遊走德國和香港,碰到外國朋友,坐下來第一時間談起的就是香港。與其說是朋友們問起香港的情況,不如說是我去問很多心裡面的疑惑。有些同學來自的地方,日常就是戰亂或暴政,我想知道這些同學是如何自處、如何面對、如何自已?但我始終得不到答案,因為每個朋友聽完之後,都立即就跟我說:「不是的,都不一樣的,香港不應該如此,如果我是香港人也一定嚴重抑鬱。」當然,沒有一個地方應該如此,但香港變成這樣,還是全世界人都驚訝而不懂反應。

這時候,其實最困難的地方,是一切由荒謬引發的憤怒和絕望,使我們失去反應的能力。悲憤不能夠好好表達,痛苦也是無以名狀,更不必說如何尋找、如何相信,那隧道盡頭真的會有光明。這幾個月以來,腦裡不斷想起的都是魯迅所寫的〈記念劉和珍君〉這文章(註:《魯迅全集》第三卷;劉和珍是當時國立北京女子師範大學的學生,一九二六年對抗段祺瑞政府時給軍隊槍殺身亡)。

二○一四年暑假、雨傘運動還未開始,還在讀本科的時候,一班中文大學學生在夜裡上課,老師是周保松先生。那一個晚上,周先生跟我們一起完整讀完這篇文章,那時是我第一次讀到〈記念劉和珍君〉,也是我三年大學本科之中,其中一個最深刻的夜晚,因為那時候覺得香港已是山雨欲來,就像魯迅先生所說的「我只覺得所住的並非人間」。但經過這五年之後,很明顯,the worst is yet to come,原來「並非人間」也不能一概而論,地獄真的有分層分等。

〈記念劉和珍君〉的重要,是魯迅用文字記下一個很差、很不堪的時代,書寫出大部分人心中的鬱結,為人人心中所有,寫下每個筆下所無:「在這淡紅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給人暫得偷生,維持著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這樣的世界何時是一個盡頭!」「我已經說過:我向來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中國人的。但這回卻很有幾點出於我的意外。一是當局者竟會這樣地兇殘,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國的女性臨難竟能如是之從容。」

提起魯迅,真的是壞時代裡最適合讀的作家。在不好的時代,壞人當道,不好的事情總是鋪天蓋地,每天都有,想避也避不過。忿怒、感傷,和除了忿怒、感傷之外不知道還能夠做什麼的無力,交替地成為了生活的日常,這種身處於政治轉型時期的人民心靈失落,似乎值得研究。

說到心靈失落,每個人面對壓力、迷失之際,總有一些拯救自己的方法,或大吃大喝,或做運動出一身汗。我的方法是很專注地讀一堆書。在這專注而同時漫無目的的讀書旅程之中,總會無意間找到一點同情、一點明白;或讀到以往的人,在更壞更可怕的時代裡,如何留著一口氣和一條命,這都是讀書避世的作用。除了飲水,除了坐直,還可以讀書。

最近就讀到錢理群先生的《魯迅作品細讀》(香港天地出版),十六篇文章,每篇都選了魯迅的作品分析細讀。寫過《拒絕遺忘》的錢理群,是魯迅和周作人的專家,錢說魯迅的文章,「要讀一輩子,常讀而常新的」。這種「常讀而常新」,一來固然是魯迅地位的體現,二來其實是「中國人」這麼多年始終如一,就如魯迅在〈紀念劉和珍君〉文章裡所寫:「我向來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中國人的。」所以無論魯迅在小說裡、在散文中,所寫到的可悲和潦倒、壓迫和窘促,他筆下的一切人和事,都是常新、常鮮。

錢理群說,魯迅在一九一八年寫下《狂人日記》,但在《狂》寫成以前,足足有近十年的沉默,幾乎沒有寫過什麼。這沉默是源自於寂寞、孤獨和無力。魯迅這樣寫道:「這寂寞又一天一天的長大起來,如大毒蛇,纏住了我的靈魂了。」

面對這長達十年的孤寂,魯迅「用了種種的方法,來麻醉自己的靈魂,使我沉入於國民中,使我回到古代去」,這方法就是抄寫古書。錢理群解釋,魯迅抄寫的古書,都是魏晉時代的古書,因為魏晉時代也是一個要「避文禍」的時代。魯迅選擇避世時的十年,那是袁世凱稱帝的前後,魯迅那時候在北京教育部做官,在北京做官的人都受到如東廠一般的監視,所以為了安全,只能避世。

在這國這城裡,歷史都在重演。魯迅以抄寫魏晉時代古書以求安全,以麻醉受傷的靈魂。避世,為的就是麻醉。當時代很壞的時候,強者如魯迅,唯一能夠做的也是抄書避禍。現在我們讀書避世,是無可厚非,也是至關重要。

※ 本文摘自《重回舊地》,原篇名為〈已非人間〉,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