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者舉手】在沒有終點的旅程看見自己──讀保羅.科爾賀《嬉皮記》
文/潘品潔
《嬉皮記》是一本讓我捨不得賣掉的書。初次與它相遇是在家附近的家樂福裡面的自動販書機前,那時我正在考慮買一本社會學相關的書,偶然間它亮橘色的書衣吸引了我,那時從來沒有看過保羅.科爾賀的書,身旁的男友瘋狂推薦他的另一本著作《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老實說已經太久沒有看小說,當時對於小說的記憶停留在國高中跟同學間互相傳閱的輕小說,大學後大多入手語言學習、社會學、心理學等類型的書籍,杵在販書機前良久,左思右想後決定買下它,希望可以慰藉我工作疲憊的心靈。
保羅的文字平易近人卻富有力量,闔上書本後的每天不斷地反芻,才使得我逐漸領略到其中的意涵。起初讓我放不下的是作者描繪主角從荷蘭前往尼泊爾的「魔法巴士」,順著公路之旅帶出七零年代歐美的嬉皮文化,觀看當時被社會唾棄的靈魂們如何定義自己、如何看待世界,以及海洛因成癮者的真情告白、瑪莉的啟靈藥(又稱「迷幻藥」)初體驗,在這裡「毒品」作為隱喻,它產生的幻覺、到達天堂般愉悅的感受,是對於真實世界與未來的失落悵然,剛好出現在書中的兩個重要的段落──保羅遇到卡菈的第一天晚上、卡菈愛上保羅之後──前者是相遇的悸動,後者是愛的呼喚,卻也悄悄埋下了分別的伏筆。
回憶起整本書,卡菈追尋著愛的本質,在反反覆覆的愛無能中自我放逐,直到遇到了靈媒,藉由相信某種「神諭」,等待「命中注定」的保羅,而保羅跟卡菈的曖昧情愫,在漫漫的旅程中,從迷糊到清醒,卡菈獻上最真摯的愛,獲得愛他人的能力,保羅則認清瘋狂只是一場空,最後義無反顧的投向蘇菲派,試圖尋找生命的意義。直到許多年後,嚮往成為蘇菲派的保羅早已放棄成為教徒,卡菈再沒有回到保羅的生命中。我們無從得知,卡菈是不是因為受到了靈媒的影響才愛上保羅?保羅是不是為了逃避卡菈的愛所以選擇留在伊斯坦堡?「魔法巴士」的旅程還沒有結束,但有些人已經找尋到自己的目的地,而追尋人生的信仰與愛的過程中,可能如同卡菈,要過了很久、傷害了一些人、失去了什麼,才能了解,也可能如同保羅,執著的相信著,最後卻走向了完全不一樣的天地,「人生不就是一連串釐清思路的過程嗎?」
對於迷惘地走在人生路途上的我,捨不得放下這本書,它好像,好像告訴我可以慢下一些腳步,再勇敢一點,探索未來還有愛是什麼,或許便如卡菈在保羅前對於自己的坦承,「神──我不知道祂是否存在,但我知道我希望祂現在跟我們在一起,傾聽我的話──我請求永遠不要讓我滿足獨處。永遠不要讓我害怕需要某人的感覺,也不懼怕受苦折磨,因為最終極的酷刑,莫過於身處一間連痛苦都無法觸及的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