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必上太空,你也能在地球上過太空人的生活
文/妮可.斯托特,譯/蔡承志
二○二○年四月間,我很榮幸能採訪斯科特.哈里森(Scott Harrison)。哈里森是「水慈善」(charity: water)的創辦人,也是《乾渴:救贖、悲憫和使命,為世界帶來乾淨用水的故事》(Thirst: A Story of Redemption, Compassion, and a Mission to Bring Clean Water to the World)的作者。二十八歲時,斯科特在紐約市當夜店公關已經十年了,他形容自己當時過的日子是「自私的享樂主義者,彷彿這顆星球上就只有我一個人」。然而這卻與他的成長過程構成鮮明對比,斯科特的雙親是在深厚的基督教信仰中撫養他長大。在那些派對歲月中,每有人向斯科特的父親問起,兒子過得如何時,父親總是回答:「請為我兒子祈禱,他變成了浪子。」
在後來成了他最後一次國際派對行程的活動中,斯科特並沒有參與,卻變成了一個旁觀者。他看著這樣的縱情放蕩,心中顯現某種頓悟,他開始有了一種念頭。「在我的生活中,我來到了一個非常黑暗、墮落而且在情感上和精神上都破產的地步,」斯科特說道,「我問自己,和我生活完全相反的日子會是什麼樣子?」
為了回答那個問題,他決定投入一年生命,來為其他人服務。斯科特的生活開始轉變,從受自私動機驅使,朝向以同理心和慈悲為本。下一個問題是:他能幫助誰,還有該怎麼幫?斯科特的名聲早就傳開,他向好幾家人道慈善組織提出服務申請都遭到回絕。最後是慈善醫療船(Mercy Ship)准予他加入他們的一項任務,那是一艘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醫療協助的浮動醫院,不過他必須自費才能上船。斯科特賣掉他的所有塵世財產,接著從剛開始的一項「交易」—以一年服務來彌補他自私浪費歲月當中的一年—變成擔任兩年輔助角色,成為該組織的攝影記者。
斯科特加入組織後的第一趟任務是前往賴比瑞亞,那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那趟任務期間,他第一次見識了極端貧窮是什麼樣子。那是「讓人類從棕褐色黏稠沼澤、池塘或河川喝髒水,而且孩子經常死於水媒疾病的那種貧窮。這讓我大感震撼,驚覺這是不能接受的。」斯科特說道。
斯科特見證的痛苦和磨難,對他產生了深刻影響,往後他對於自己被賦予的工作始終全力以赴。他透過攝影紀錄在醫療船上排隊等候手術機會的每位民眾的故事,他拍下極端重症患者術前術後的照片,包括痲瘋、腫瘤和唇腭裂等疾患。他不再為夜店促銷,轉而開始推廣那些人的故事。他不僅為慈善醫療船的自有檔案庫保存這些照片紀錄,也與自己在紐約市老家建立起來的人脈網絡分享這些影像。人們開始捐獻支持慈善醫療船的工作,斯科特意識到,他能激發旁人表現出正向行動,就連先前並不是因為悲憫或同理心那一面而認識的人也一樣。在慈善醫療船的兩趟航程之間,他回到紐約市,繼續透過他引人注目的攝影作品來分享那段故事,也為該組織的工作籌措了更多善款。
在他前往非洲的第二趟航行時,斯科特又面對了欠缺乾淨用水的駭人真相,還有這讓這顆星球上那麼多人陷入何等悽慘的後果。全球每十人就約有一人無法用上乾淨的水。在賴比瑞亞時,不論到了哪裡,他眼中都能見到,民眾生活的幾乎所有層面全都受到欠缺乾淨用水的影響。
回顧這整趟經歷,斯科特說明:「我的地球升起時刻是在第一趟非洲行程的第三天。我那時在做病患疾病篩檢,現場有五千位病人站在一處停車場等我們開門,所有人都期盼能有機會排進一千五百個手術名額中。在這之前,我還從沒見過這麼大群的民眾,遭受這樣的集體苦難。接著我得知,這當中許多人都走了超過一個月,只為了希望能見到醫師。接著我便意識到他們那麼多人的生活處境,意識到我們的電腦斷層掃描機是鄰近四個國家當中唯一的一台。我心想這些人面對的現實,和我的生活經驗是這般截然不同⋯⋯這和我先前的生活構成這般鮮明的對比,當時我在夜店賣瓶裝水每瓶十美元,就是這種對比,讓我迫切希望投入維護水的工作,並希望將乾淨的飲用水帶給所有在世上的人,這就引領我來到水慈善。」
斯科特在二○○六年成立水慈善,就是在那時,他意識到,自己可以幫助世界變得更好。水慈善的焦點擺在鄉村社區,讓他們第一次有機會獲得乾淨的用水。截至二○一九年,該組織已經向捐款人籌措了超過四億美元,接著藉由它的「百分之百挹注實地」(100 percent goes to the field)模型,已經直接資助了超過五萬個供水計劃,把乾淨的水帶給全世界二十九個開發中國家超過一千一百萬人。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數字,講述了水慈善的故事,道出他們如何努力朝向目標邁進,為世界帶來乾淨的水,不過最讓我感佩的是,那群人為實現目標所建立起的高效能團隊。
從最初斯科特想創造改變的個人使命開始,加上好幾位熱情支持者協助,和他一起在一位朋友借來的紐約市公寓裡面共同合作,如今這已經成長為一項促成正向改變的運動,在美國凝聚了一支核心團隊,並由擁有施行水計劃專業技能的相關領域國際合作夥伴團隊從旁輔佐。這項工作也得到了超過百萬捐助者提供財務支持,還有各地社區代表也成為不可或缺的成員,負責定義位於他們社區的最佳永續解決方案。其他組織,好比拉里貝代的一滴水基金會,也都與水慈善合作,以實現人人享有乾淨用水的目標。所有這些人共組團隊一起工作,各自貢獻己長,通力合作來「為世界提供乾淨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