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迎嚟到呢座城市,一個沒有蝙蝠俠的高譚 CITY……
文/徐承恩
中國國務院在2019年2月,把「十二五」規劃的大綱進一步整合,正式公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1。香港片面地被納入強鄰的發展規劃,已經是對其自主權和自治權的嚴重侵犯:可是如今香港將要面臨的威脅,卻已經遠遠超過「被規劃」的層次。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2月13日公布國務院的決定時,除卻為「粵港併合」的發展規劃塗脂抹粉,也同時宣稱要在香港建立「憲制新秩序」。她認為「部份市民不能夠完全理解這個憲制新秩序」,因而「無可避免地有一些惡意的攻擊」,可是林鄭月娥卻嚴厲地宣告特區政權將不會向無知的民意屈服。她以毫無轉圜餘地的口吻,高呼「為了維護『一國兩制』,為了香港的長治久安,恐怕難有妥協空間」2。林鄭月娥的詮釋,正好說明「大灣區」規劃背後的真正動機:中國在意的並不只是區域規劃和經濟發展的問題,而是想透過消滅香港和中國之間的物理邊界,藉此為香港憲政的「中國化」鋪平道路。
就在林鄭月娥公布「大灣區」規劃當天,特區政權亦宣布修訂《逃犯條例》和《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協作條例》3:這條俗稱《送中條例》的修訂案若然成為法例,勢必對香港原有法律體制帶來全面衝擊。這條修訂案的相關規定,容許中國法庭申請引渡身處香港的「疑犯」,而香港法庭對相關申請的審核權卻相當有限:只要中國法庭能夠出示合乎規定的文件,香港法庭即無權過問相關的案情,只能按照規定把「疑犯」押解到中國。這條修訂案顯然未有顧及中國的法治水平和人權保障,都遠低於香港固有的標準。雖然這條修訂案清楚列出可申請引渡的罪行名單,當中並未有與政治相關的罪行,而特區政權其後也在權貴施壓下移除部份商業罪行:不過中國的執法機關慣常會替異議者安插刑事罪行,甚至以這種方法介入涉及地方政府或國有企業的錢債糾紛4。
民主回歸世代和後八九世代之間之所以會決定和解,在於他們意識到香港即將面臨生死存亡的世界史時刻。而這一年的六四燭光晚會,也進一步彰顯天安門學運的核心意義,就是要抵抗強權為自由民權團結自救:而就實際果效而言,這年的燭光晚會基本上就是向《送中條例》宣戰的誓師大會5。在晚會舉行後的第五天,逾百萬名香港民眾上街反對特區政權的修例草案,為其後延續至2020年初的起義掀開序幕6。面對洶湧澎湃的民意,特區政權卻毫無解決問題的誠意,使其後的抗爭不斷升級。民眾意識到《送中條例》只是香港當前困局的表徵,決心要從根本解決問題:他們認為特區政權除撤回條例外,還必須正視警察濫用暴力的惡習、並在香港落實真正的民主自治7。
在這場全民動員的起義之中,民主回歸世代亦開始察覺到自己是時候學習放下,讓後八九世代接過香港民主運動的大旗。民間人權陣線在7月1日,一如既往舉辦七一大遊行,從維多利亞公園一路遊行到中環遮打道。不過大批後八九世代的抗爭者,卻選擇在金鐘中途脫隊,甚至決定略過遊行直搗金鐘:他們想要衝進立法會大樓,以損毀器物的方式癱瘓議會,藉此中斷《送中條例》的立法過程8。泛民主派的立法會議員擋在立法會大樓門外,勸喻年輕抗爭者不要衝動行事:不過後八九世代的抗爭者,卻表示自己早已有坐牢的心理準備。此時一位抗爭者突然衝上議員的防線,推走街坊工友服務處的議員梁耀忠,騰出空間讓夥伴嘗試撞開立法會大樓的玻璃大門。最終抗爭者成功衝進大樓,並曾一度考慮長期佔領議會。曾編纂《香港民族論》的《學苑》前總編輯梁繼平,此時已考上華盛頓大學政治學系的博士課程,他於議事廳內拉下口罩發表宣言:
我除低口罩,係想畀大家知道,其實我哋香港人真係冇得再輸架啦……再輸,係十年,你諗嚇係十年,我哋嘅公民社會就會一沉百踩9。
他這一番發言,正好道出後八九世代對香港的委身:為了香港的自由自主,他們願意犧牲一切,甚至奉獻上自己的生命。可是警察於7月2日凌晨,卻已做好反攻的準備,使抗爭者不得不迅速逃離現場:而梁繼平此後亦得流亡海外。雖然在這次佔領立法會的行動,勇武抗爭完全取代「和理非」而成為主流,可是這次民主回歸世代卻選擇體諒,並退居幕後默默支援前線。在佔領立法會前被抗爭者推走的梁耀忠,於事後收到來自為抗爭者的短訊:
雖然本人從來不是你的支持者,就昨天有兄弟將你拉走的事,希望你沒有受傷,知道你頸部有舊患,就此代嗰位兄弟講聲對唔住。
雖然這條短訊的第一句頗為突兀,可是這位心地善良的發訊者,卻表露出真誠的歉意。而梁耀忠非但沒有責怪年輕人,反倒鼓勵他們務要努力堅持下去:
謝謝你的關心,只是撞到下,沒甚麼事。明白年輕人的心情,面對如此厚顏無恥的政府,大家都很無力、很無助,但大家要繼續堅持下去10。
民主回歸世代在1989年6月4日凌晨,目睹中國軍隊在北京殘殺民眾,使他們產生倖存者的罪疚感,支撐著他們對「愛國民主運動」的堅持。如今他們再次旁觀他人的痛苦,只是如今民主回歸世代都身處事發現場,而非隔著電視屏幕遠遠遙望:他們在抗爭現場與後八九世代同呼同吸,同樣需要面對催淚彈、胡椒彈、布袋彈、橡膠子彈和水炮車的傷害。他們親眼看到警察用警棍把抗爭者打得頭破血流,親耳聽到執法者以各種粗言穢語侮辱被捕人士,偶然也得承受年輕人那種皮肉之傷。而遭暴虐侵害的年輕人,與民主回歸世代的旁觀者活在同一個家邦、說著同一樣的語言:隨之而來的倖存者罪咎感,也遠比1989年的體驗來得真實。雖然民主回歸世代人生經驗豐富,也未能完全擺脫多年來的情意結,可是他們對後八九世代的本土政治主張,卻不免多加幾分同情11。這種跨世代的全民抗命,無可避免地促成香港的國族自醒,使香港從「自在的國族」進化成「自為的國族」。化名 thomas dgx yhl 的音樂人在2019年夏天與香港網民合作,譜撰題為《願榮光歸香港》的歌曲:這首歌曲於8月底公布後,即為各抗爭現場的民眾廣為傳頌,成為香港事實上的「準國歌」。這首讚歌的歌詞,精要地解釋香港在國族建構過程中的時代精神:
何以 這土地 淚再流
何以 令眾人 亦憤恨
昂首 拒默沉 吶喊聲 響透
盼自由 歸於 這裡
何以 這恐懼 抹不走
何以 為信念 從沒退後
何解 血在流 但邁進聲 響透
建自由 光輝 香港
在晚星 墜落 徬徨午夜
迷霧裡 最遠處吹來 號角聲
捍自由 來齊集這裡 來全力抗對
勇氣 智慧 也永不滅
黎明來到 要光復 這香港
同行兒女 為正義 時代革命
祈求 民主與自由 萬世都不朽
我願榮光歸香港
NOTE
-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2019),《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北京:人民出版社。
- 〈行政長官出席2018年特區政府施政十件大事評選頒獎典禮發言〉,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2019年2月13日。
- 〈香港與其他地方在刑事事宜相互司法協助方面的合作〉,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2019年2月13日。
- 張詩芸,〈台灣人一定要知道的香港《送中條例》修法五大爭議QA〉,《報導者》,2019年6月11日;馬嶽(2020),《反抗的共同體:二○一九香港反送中運動》,新北:左岸文化。頁45至52。
- 〈反惡法抗極權守衞我城〉,香港《蘋果日報》,2019年6月5日。收錄於筆者私藏的電子備份。
- 〈香港人漂亮的固執 1,030,000〉,香港《蘋果日報》,2019年6月10日。收錄於筆者私藏的電子備份。
- 筆者無法在此詳述2019年起義的整個過程。關於這場起義的過程,以及其後續的發展,請參考以下資料。
關於2019年起義的詳細過程,參:馬嶽 2020;李雪莉、楊智強、陳怡靜(2020),《烈火黑潮:城市戰地裡的香港人》,新北:左岸文化。
關於這場起義的時代背景,以及直到2021年初的發展,參:Vines, Stephen 著、徐承恩譯(2022),《逆天抗命:香港如何對世界上最大的獨裁者說不》,新北:左岸文化。
關於起義過程的紀錄片:《時代革命》,周冠威導演,2021年 7月 16日首映。 - 〈香港反逃犯條例抗議: 示威者破壞立法會背後的考量〉,BBC中文網,2019年7月3日。
- 關於2019年7月1日佔領立法會行動的經過,參:《佔領立法會》,香港紀錄片工作者導演,影意志影院發行,2020年1月首映。
- 〈【專訪】梁耀忠阻示威者遭抱走 理解年輕人情緒 嘆衝擊令親者痛〉,《香港01》,2019年7月4日。
- Tang, Gary and Edmund W. Cheng (2021). “Affective Solidarity: How Guilt Enables Cross-Generational Support for Political Radicalization in Hong Kong,” Japanese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22(4):198-214.
※ 本文摘自 《未竟的快樂時代:香港民主回歸世代精神史》,原篇名為〈負隅頑抗的時代革命〉,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