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享受購物就是一種心靈上的治癒
文/筆子;譯/洪于琇
人為什麼會這樣拚命買東西?我認為背後有這些因素:
覺得「越多越好」的心靈貧瘠
我們活在大量生產和消費的現代社會裡,自然而然地深信「擁有的東西越多越幸福」。無意中養成「物品減量代表寒酸、貧乏和危險,大量擁有等於豐饒、富庶和安全」的價值觀。
因此,人們總是習慣找理由添購新東西,增加物品數量。因為過度持有成為一種預設值,近年零雜物生活和減法生活才會備受矚目。
如果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購物行為,就會忍不住採買、補貨和過度擁有。
只顧著享受當下
現代人生活忙碌,光是應付眼前的事就已筋疲力盡,忘記未來的路還很長,必須訂定長遠目標。無論遇到什麼問題都不會深思熟慮,只求能夠馬上應對的緊急措施。
即便不是如此,人本來就不容易對未來的事有具體想像,只能用衝動回應周圍發生的事。所有人都想要簡單迅速地解決問題,這種急於見到成果的速食心態增加了購物機會。
當東西越買越多,自然不會有多餘的錢儲蓄。無法儲蓄,將來孩子升學或退休養老就會資金不足,勞苦憂愁。這時就要拉高視野,客觀俯瞰人生規劃。
也有許多人即使內心在意卻刻意不去思考,選擇衝動的生活方式。沒有明確的人生目標,就不會思考五年、十年或二十年後的生活,只求現在開心就好。
什麼都能平價取得
與我年輕時相比,現在市面上的商品變得更便宜了。快時尚登場後,能以較低廉的價格購買服飾,生活百貨的日用品能以沒有負擔的價格購入。除了平價的生活百貨之外,也有其他好買的生活雜貨店。
加拿大的一元商店美元樹(Dollar Tree)類似日本的百圓商店,販售的都是一些容易壞掉,外型也不好看的商品,真的就只值一美金。不過,我已經好幾年沒去美元樹了,不知道它們現在變得怎麼樣。
比起美元樹,日本百圓商店的商品品質高、種類豐富,雖然我不會買,但在店內東看看西看看就覺得很開心。日本到處充斥著品質尚可、價格便宜,外型又可愛的商品,即便手頭不寬裕的人也能開心購物。
購物更方便
現代人最喜歡簡單迅速的東西。消費者的目光容易被便利小物和創意商品吸引。前所未見的創意商品具新鮮度和話題性,容易勾起購買欲。所以商人為了讓消費者消費更多的生活必需品,開始大量製作能滿足特殊需求的利基商品。
利基,指的是某個極小眾的特定市場,而回應這些特定客群的商品就是利基商品。日本企業擅長製作講究細節的商品,這些企業夜以繼日開發、製造和販賣讓生活更便利的商品。
光是一個簡單的煮蛋計時器就五花八門。大型生活商店裡販售的煮蛋計時器以半生、半熟和全熟等蛋的熟度來區分,亞馬遜上也有類似的商品。例如,把計時器和蛋一起放入熱水後,機器外圍會開始變色,透過變色的範圍就能了解蛋現在是半熟還是全熟。
這個工具乍看之下方便,但是為了檢查計時器的變色狀況,必須一直看著鍋子。還不如一開始在鍋內加入固定的水和雞蛋數量,用普通的計時器反而更簡單。只要多試幾次,就能掌握半熟蛋和全熟蛋要煮幾分鐘了。
喜歡新鮮事物和追求方便的人,對於此類商品樂此不疲,還能在社群媒體上炫耀「我買了很特別的東西喔」。
購物方便也是助長消費的原因之一。台灣是個非常便利的國家,想買東西只要走到路口,不但到處都是便利商店,還有許多平價生活商店和超市。乾淨明亮的店面陳列美好的商品,還有親切的店員。
新冠疫情的影響下,網購到達前所未有的普及。不用出家門就能隨時訂購喜歡的商品,快則當天,慢則數日後就會收到。大型電商平台也導入在家試穿機制,尺寸不合即可退貨。
琳瑯滿目的商店種類,加上購物步驟十分簡單,有空的人可以花好幾個小時盡情購物。
※ 本文摘自 《清空練習:從剁手族走向極簡生活,人生更幸福的24個方法》,原篇名為〈2 為什麼會忍不住亂買?〉,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