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週E書】畢竟我們不是河童國裡的小河童
文/犁客
日本文豪芥川龍之介寫的故事都非常有趣──不要以為人家是文豪就一定會寫讓你看不懂的東西,文豪的厲害之處就是讓你一方面覺得靠這故事也太腦洞大開,一方面發現人家那些看起來像胡說八道的東西其實是深思熟慮的結果。
例如他寫過一個故事叫〈河童〉,內容大抵是有個在精神病院裡的病患,自稱曾在河童國住了一段時間,整個故事講的就是他住在河童國那段時間的見聞,有些你讀起來會覺得真鬼扯,有些你會很明顯發現他在暗諷現實的人事物。那些暗酸藝文人士的部分就不提了,河童國最有趣的一件事其實是還沒出生的小河童可以自己決定要不要被生出來──河童媽媽還是照樣要懷孕大肚子,不過就在臨盆之前,河童爸爸得在外頭問還在媽媽肚子的河童寶寶「你想誕生在這個世界嗎?」
倘若小河童決定要降臨這個世界,那就會被生出來;倘若小河童不想被生出來,那河童父媽也奈何不了他,河童媽媽的大肚子會像消氣的氣球那樣開始扁下去,決定不出生(不被生)的小河童就此消失。
我們暫且不討論消失的小河童到哪兒去了之類問題(無論是肉體層面還是靈魂層面),先想想這事其實頗有道理──我們一輩子最不能決定、必然會被強制執行、每個人都得面對的兩件事,一是生,一是死;而這兩者相較,「死」還算有部分的自主可能,「生」可真的就是沒人問過我們的意願就對我們做的事──在河童國的小河童可以自己決定要不要親自造訪這個世界,是不是比較合理?
你可能會覺得這很奇怪:一個小生命還沒真正「活」過,怎麼能決定要不要被生出來?問題是,我們做任何決定的時候都處在同樣「不知道會怎樣」的狀況──就算是做過很多次的事,我們都無法百分之百確定這回會和上回有一樣的結果──而我們大多數時候可以決定要不要做,以及預想這個決定可能會帶來什麼後續,自己做了決定,自己負責。可是「被生出來」這事我們沒法子做決定,但我們卻得負全責。
或者你會覺得人生無限美好,不來一遭怎麼對得起自己?但事實上是很多人的人生並不會那麼美好,社經地位總會導致不同痛苦,人際關係(不管是家人還是周遭環境裡的其他人)會牽扯出另外一些痛苦,而關於自己的肉體(受傷或生病)及精神(感情問題啦工作壓力啦)則會帶來更多自己無力預防,只能苦苦撐著直到死亡來臨的時刻──而且,是的,「死亡」也常被認為是痛苦的。不被生出來,根本就不需要承受這些痛苦。
當然你會提到現在已經少子化得很嚴重了(尤其是台灣)還講這事不大好,畢竟人口減少對經濟結構及國防戰力來說都不算好事;這是事實,不過我們也該面對另一個身而為人不大好意思面對的事實,那就是地球少點人類,其實不是壞事。
好的。所以你讀了《生兒為人是何苦》,越讀越覺得出生實在太折磨,人類滅絕比較優──然後驚覺這思考結果好像有點太偏激了,根本像動畫裡莫名其妙就想毀滅人類的大魔王或是「進擊的巨人」裡那個誰(不爆雷)。
不過好的討論就是這樣的。舉一個極端的例子進行思索辯證,讓我們一一檢視自己的價值觀與堅持做某些事(例如生孩子)的原因到底是什麼,生育會因此成為一個更謹慎的決定,而不是一時興起的結果。
▶▶看看【《生兒為人是何苦》:反生育主義經典著作,哲學家挑戰生之可喜的預設 】!
▶▶看看最新上架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