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離尋岸的鄔來

文/杜晉軒 榴槤飄飄 一九三七年年七月七日,中國爆發「盧溝橋事變」,第二次中日戰爭的引爆不僅改變了中國的國運,也影響了東南亞華僑的命運。 一九三八年,中華民國雙十國慶這天,在著名華僑商人陳嘉庚的號召下,一百六十八名來自各國的華僑代表們在新加坡宣誓成立「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號召南洋華僑抵制日貨…

歷史要讓真相說話──退役軍醫用十年研究戰史紀錄,寫出《筧橋精神》

本文經【作家生活誌】同意後摘錄轉載,全文請至此閱讀 1937 年,日本已發展出當時世界最先進的長程轟炸機,計畫取得中國戰場的制空權。當時中國才歷經一連串戰亂,無暇發展航空工業,更無能力製造飛機,空軍成軍不及五載,但就在這樣艱困的處境下,一群平均不到 23 歲的年輕人,用弱小的空中武力,擋住了日本強大…

《最後的帝國軍人:蔣介石與白團》:蔣介石的一生,反映近現代中國與日本的糾葛

文/野島剛 在這篇序文的開頭,我想先坦白承認一件事,那就是台灣史的複雜性,以及其中所包含的種種悲劇意涵,對於像我這種位處於外部研究台灣的人而言,實在充滿著難以抗拒的魅力。對於受大和民族壓倒性的支配、走在「萬世一系」這種世界絕無僅有的線性歷史軌跡上的日本人來說,在台灣這個並不算大的島嶼上,那充滿著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