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舉手】《魔戒》中有92%的內容是在禮拜三晚上寫出來的──為什麼啊?

文/玄成 14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米開朗基羅並非是一個餓著肚子只為了創作的藝術家。儘管他並非貴族出身,但米開朗基羅一直以自己的才華自居為貴族,希望人們能尊重他,並將藝術家視為更高尚的存在,而不僅僅是視其為工人。此外,年輕時,米開朗基羅就擁有贊助人,當時的貴族梅迪奇贊助他學習。從最初學習雕塑,逐漸接觸繪…

【讀墨熱門榜:這本是熱門話題!】Vol. 46:耶誕前的里民服務,Ho Ho Ho~

台灣不是個以基督教為主要信仰的國家,耶誕節的氣氛不若歐美國家那麼強烈(畢竟人家那算是一年年末一路連結到來年年初的重要假期),不過走在路上還是會看到很多這類應景資訊,甚至有縣市政府會把辦相關活動當成政績。老實說耶誕節和耶穌誕生有沒有關係還沒有定論,耶誕老人和耶誕節沒啥關係其實很確定──許多現在所謂「習…

數學不會就是不會?因為大腦誤導我們繞了遠路

文/芭芭拉.歐克莉;譯/黃佳瑜 二十一世紀之初,神經科學家終於取得重大進展,理解了大腦在兩種不同神經網路 ── 高度專注狀態,以及比較放鬆的休息狀態 ── 之間如何切換1。我們把對應於這兩種神經網路的思考過程分別稱為「專注模式」(focused mode)及「發散模式」(diffuse m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