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是種本能,存在於職場、同儕與家庭之間

文/大嶋信頼;譯/呂盈璇 攻擊者內心深處的「嫉妒」 嫉妒是一種「發作」 曾經有一次,我因為聽同事指出我工作的方法有問題,因而大幅度調整工作方向。 結果竟不小心聽到該名同事暗地裡對其他人說:「那傢伙明明就做得很不錯,結果我的隨便說說他竟然還當真,還蠢到去改變大方向,真是笑死我了!」我聽了臉色瞬間鐵青,…

【經典也青春】愛自己的孩子,其實是種想像力的練習 ——賴淑玲談安德魯.所羅門的《背離親緣》

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這幾年來很少有一本書讓我如此感到錐心刺骨的疼痛,也很少有一個說書人的話語和眼眶裡忍住不落下的淚,讓我動容。 《背離親緣》的作者安德魯.所羅門以自身的生命經歷,以及十年間訪問三百多個家庭,去追索個體「差異」及其父母家人在公眾社會所面對的存在意義與價值問題。…

那些閱讀或審美經歷,儘管零散、弱小,卻是心中不滅的光,讓自由思考生長──專訪《迷冬》作者胡發雲(下)

接續上文►►►完整的真相!才是否定與反思的唯一前提──專訪《迷冬》作者胡雲發(上) 要在1957年,你就是個右派! Q:故事中的主角多多,被他的母親說:「你和這個時代太格格不入了。」就某個程度而言,多多與您有許多相似之處,可否請您分享「發掘自己格格不入」的過程?而又是從什麼時期,您關注到這個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