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暴力,讓一名溫和少年成為真正的反抗者

文/楊翠 一九○六年十月十八日,楊逵(本名楊貴)出生於日治時期台南州大目降街觀音廟二四七號,今天台南市新化區老街附近,市場外西北角。父親楊鼻,母親蘇足,父母都是文盲,育有七個子女,其中四個夭折,僅餘楊大松、楊趂、楊逵三個兒子。 「大目降」出自西拉雅族語 TAVOCAN,意為「山林之地」,早年是西拉雅…

他有非洲血統,曾用法文創作,卻成為俄國人文化與精神指標──認識普希金的傳奇一生

文/陳心怡 「你們為什麼要來參加普希金新書座談會?」 這是政治大學斯拉夫語文學系教授、同時也是《普希金小說集》的譯者宋雲森在新書講座上問大家的第一句話。那是個晴朗的週日午後,誠品書店人來人往,《普希金小說集》新書座談雖然不像其他暢銷書那樣爆棚,但也坐滿了一半。 台灣人對來自北國金髮碧眼的模特兒熟悉程…

艱辛地朝這世界搏擊自由,為了證明是「我」在說話

文/賀淑瑋 教書三十年,我碰過形形色色的學生,朱宥勳是極其特殊的一位。他的標準上課配備:筆記型電腦,打開,上線。我在台上口沫橫飛,他在台下搭搭搭搭,跟全世界來往,應答得不亦樂乎。假裝不在意,並且壓制走過去看他在搞什麼鬼的欲望,變成我那一年上課的常備心態。但我當然不是、也從來不想當開明偉大的老師。 我…

一個學生和他老師的老師──朱宥勳與王文興

賀淑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所兼任助理教授) 教書三十年,我碰過形形色色的學生,朱宥勳是極其特殊的一位。他的標準上課配備:筆記型電腦,打開,上線。我在台上口沫橫飛,他在台下搭搭搭搭,跟全世界來往,應答得不亦樂乎。假裝不在意,並且壓制走過去看他在搞什麼鬼的欲望,變成我那一年上課的常備心態。但我當然不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