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舉手】菜單裡的歷史,從集中營到高檔酒店

文/謝幸吟 知道當年奧斯威辛集中營的戰俘吃什麼,為什麼重要?從他們的菜單裡看見什麼?看見之後,學到了所謂歷史的教訓了嗎? 有很多相關的新聞或歷史,會想到這本書──《看菜單,點歷史──記錄世界的75場盛宴》。我對全書記憶最鮮明的部分,是篇幅最少的一篇:第六章〈戰爭與和平〉第172頁〈奧斯威辛集中營暨滅…

山崎豐子:作為小說家,我只是對人的生活方式極為關注

文/李長聲 山崎豐子生於一九二四年,大阪人,家業是海帶商。當初在報社當記者,被日後成為大作家的上司井上靖鼓動:「要是寫自己的經歷和家庭,任誰一輩子都能寫一回」,於是她寫了一個關於海帶商兩代的長篇小說《暖簾》,於一九五七年出道。翌年繼續寫大阪,原型是日本一家最長久的演藝經紀公司創辦者吉本勢,憑這個小說…

【讀者舉手】小我的記憶,大我的省思──《活著回來的男人》

文/翁稷安 關於現代日本的原點,隨著觀點的不同可以有千百種論法,但二次世界大戰及其戰後秩序所帶來的衝擊,絕對是不容忽視的關鍵。即便在今日,所有具象或抽象的事物都能在二戰前後找到形塑的源頭,甚至成為評量許多人物性格的基準與標的。譬如重要的昭和史評論者保阪正康,在《田中角榮的昭和時代》一書中,就暗指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