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常藉機盯我:「連學生服裝都無法管,哪有資格當老師?」

文/陳胤 我慢慢啜飲著咖啡,慢慢翻閱小蘭她們的交換日記,咖啡變得有些沉重,這場景,也是注定要在此時此刻上演嗎? 小小辦公室,擠了兩個年級的導師,有點吵雜。有的八卦,有的訓話,有的叫來一整排學生背書罰寫,加上不時的電話聲響,像是菜市場般熱鬧,這些雜亂景象,有時一杯咖啡就能將它褪色消音,從我眼底慢慢淡去…

從「被指定的老師」到永不得翻身的「放牛老師」

文/陳胤 其實說「菁英」,它的定義,在柳河國中才能成立,若跟都會區學校比,簡直牙籤比雞腿。但「菁英」這個詞,會讓好班學生尾椎翹起,傲慢得以為自己真的是菁英,好班的老師也是,以「名師」為榮或自我催眠,然後有的跨界進軍補習班,有的甚至投資開起補習班,當然,這都是「秘密」──一個所有人,連學生都知道而只有…

校園裡,面子比裡子重要,師生精力大都浪費在無聊瑣事

文/陳胤 這節課,是我早上僅有的空堂,大概就要耗在這裡了。 聯絡簿這東西,本來是國小學生的把戲,最近幾年也玩到國中來了,小學生還小,需要時時刻刻叮嚀日常瑣事,以此作為親師溝通的園地,也未嘗不可;但國中,都老大不小了,又處於叛逆期,真正要跟親師溝通的事,才不會寫在這裡自廢武功哩,所以啦,有時就大剌剌地…

現今檯面上的教育現場,仍是很假性正向的

文/李鄢伊(詩人、國中教師) 小說是一門技術,本來我一直以為小說是三稜鏡,光照過去,透出彩虹的炫麗光影:跌宕的劇情、吸睛的角色、一層又一層,富厚的隱喻。結果我沒看到三稜鏡,我看到鏡子,很赤裸、很真實的鏡子,《狗臉歲月》是宛如放大化妝鏡的小說,陳胤寫他的校園生活,一如我的。鏡子裡映照出青春的肌膚,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