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田勗.照片提供/謝見辰.插畫/陳瑋姿 你曾在清明時節看過「萬人掃墓破金氏世界紀錄」的新聞嗎?根據資料顯示,全台祭祖人數最多為葉春日公派下,可以一次邀集近萬名海內外子孫齊聚新屋區祖塔祭祖,供品多到得擺在地上,好不熱鬧!然而,近年來這樣的景況可說是越來越少。少子化現象與主流的核心家庭組成已經大幅改變…
文/王昱登.攝影/董昱 在台灣想靠近山,最遠的距離也不過車程一個多小時便能進入山區,到山中從事休閒活動如露營、登山健行,在近日蔚為風潮。就算自己沒有什麼爬山經驗,身邊一定也有幾個喜歡往山裡跑的朋友。 今日想要「爬山」除了假期或時間之外,最先考慮的是個人的體力和興趣,再來考慮是否裝備齊全,最後才是考慮…
文/吳君薇.攝影/董昱 凌晨三點鐘,整個城市仍浸泡在墨色的深夜裡。早就有一群人在經國路一角的「果菜批發市場」忙進忙出。在地人俗稱「大菜市」的果菜市場,由新竹農產運銷股份有限公司經營管理。新竹市有四十四萬的戶籍人口,更有許多人在這裡求學、就業。這些人們每日賴以為生的食材,是如何自全台灣運送至此?價格如…
文/吳君薇.攝影/董昱 從森茂藥行到鴻安堂,從竹林吟社到《心聲》:醫人更醫心 一九二零年,二十五歲的謝森鴻先生與他的妻舅曾芋頭合夥在北門外的外媽祖廟「長和宮」正對面開設「森茂藥行」,這是「鴻安堂」的前身。一九三三年,謝森鴻先生獨力經營「鴻安堂藥房」,持續造福鄉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美軍轟炸期間,更是不…
文/鄭婷尹 你能想像嗎?台灣以前也有賽馬產業,不僅如此,賽馬場後來竟被改建成學校?在日治時代,賽馬在台灣可說是全民運動,當時賽馬又被稱為「競馬」,原是流行於歐洲上流社會的社交活動,逐漸西化的日本將賽馬文化引進台灣,希望能促進馬匹繁殖與品種改良,以利國防軍事用途,也提升民眾對馬的鑑賞能力及興趣。 由北…
文、照片提供/余風 相信大家一定都聽過,或者親身經歷過一個經驗:到歐洲旅遊的時候,走在浪漫的石板路上,你無需擔心隨時會有汽機車從四面八方竄出來,唯一要注意的是在行人徒步區裡可能會出現的輕軌電車──但是也只要稍微注意即可,它會發出噹噹噹的鈴聲提醒四周的行人──當然,走路走累了的時候,你也可以隨時跳上任…
文/王昱登.攝影/董昱 從新竹火車站附近至城隍廟一帶,在開發已久的新竹老城區中,還有許多老屋在此聳立,見證了這塊土地好幾代的變遷。提起老屋,大部份人會直接聯想到具有文化資產身份的「古蹟」或「歷史建築」,然而,城市中老屋的價值,絕不僅止於單點的文化資產,也在廣泛分佈於街區中的老街屋。這些市民每日經過的…
文/謝爾庭 日治時期,台灣的城市樣貌大幅改變,新式餐飲店陸續現身,其中,酒樓的大量增加,讓夜晚的街道更加多采多姿。中研院曾品滄研究員的論文曾指出,新竹第一家專辦筵席的酒樓「醉翁樓」出現於明治三十一年(1899),然而兩年之內,酒樓數量就增加到十二家。除了專營酒席的店家,一般料理亭也多半供酒,可見到藝…
文/謝爾庭.攝影/董昱 城市附近能有一座湖泊,是很幸福的事。平時能欣賞湖光水色,或走入山林吸收芬多精,酷夏之時更可避暑。但說起新竹的青草湖,卻不那麼讓人滿意。這裡曾是水庫,能撐船領略旖旎風光,曾經是電影拍攝場景,甚至入選台灣十八景;卻也多次嚴重淤積、優養化,讓人感嘆不已。不同世代的新竹人,可能都有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