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賴和:啊!時代的進步,與人民的幸福,原來是兩回事
「在優勝者的地位,本來有任意凌辱壓迫劣敗者的權柄。所以他們不敢把這沒出處的威權,輕輕放棄,也就忠實地行使起來。可不知道那就是培養反抗心的源泉,導發反抗力的火戰。」──《賴和先生全集》
1925 年 10 月,製糖會社社員協同日警,前往彰化二林的農園,欲強行採收甘蔗,蔗農抗議,警方竟拔刀相向,農民長期飽受欺壓而積累的憤怒一觸即發,警民爆發衝突,史稱「二林事件」。警方隨後大動作逮捕近百人,並施以殘酷刑求。賴和聽聞此事,立即以詩作〈覺悟下的犧牲〉表達對農民的支持,並痛斥殖民者與資本家的蠻橫:
使我們汗有所流
使我們血有處滴
這就是──強者們
慈善同情的發露
憐憫惠賜的恩澤!
台灣魯迅,批判不義
賴和常說:「咱愛改救奴隸的奴隸。」在日本殖民時期,臺灣人民皆為奴,但相較地主老闆,工農階級更身陷痛苦深淵,是「奴隸中的奴隸」。因此,他參與臺灣議會請願運動,爭取台灣人民自治權;也擔任台灣文化協會理事,四處演講,啓蒙大眾。他因政治迫害曾二度入獄,始終不改其衷。「奮起!須奮起!」是賴和用來鼓舞群眾的口號,也是他一生的親身實踐,如同〈吾人〉一詩所寫:
鬱鬱居常恐負名.祇緣羞作馬牛生。
世間未許權存在.勇士當為義鬥爭。
一體有情何貴賤.大千皆佛不聞聲。
靈苗尚自無均等.又敢依違頌太平。
但願天下無疾病,不懼餓死老醫生
1914 年,賴和從臺灣總督府醫學校畢業,二年後在家鄉建造了「賴和醫院」,開始行醫。賴和為人親切質樸,常免費為貧戶治病,甚至補貼昂貴藥材,加上醫術超群,「和仔仙」、「彰化媽祖」的稱號不脛而走。不同於醫生的既有形象,夏天時,賴和總是穿著白色的短衣短褲便出門看診,同為議會請願運動夥伴、林獻堂秘書葉榮鐘曾笑言:「若不是出門腋下總夾著一只往診皮包做標誌,連他是醫生都無有人敢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