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殘疾兒 大江健三郎《個人的體驗》書寫心路歷程

(Photo from wikipedia

「叫它『雨樹』,是因為若遇到夜裡下了驟雨,到了翌日,直到晌午之後,它便會一直從所有的葉子上把水滴滴落個不停,就像是下雨似的。是其他的樹木早就乾掉了呢。指腹大小的小樹葉長得繁繁密密,所以葉子上便儲存了水分呢。它好聰明,是吧。」──大江健三郎,《聽雨樹的女人們》。

1994年,繼川端康成之後,大江健三郎成為第二位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日本作家。他的作品關懷面廣泛,長期反思日本軍國主義,曾大力譴責日本侵華罪行,去年2月更與其他作家一同發起「再見核電廠 千萬人連署」活動,呼籲日本人民站出來捍衛家園安全,要求政府立即停止核電。

大江健三郎生於1935年1月31日,他在東京大學法文系就讀時,便對卡繆、沙特等存在主義大師的作品深感興趣,連帶影響其初期創作風格。1958年,他以《飼養》一書榮獲第39屆芥川賞,奠定他「學生作家」的文壇地位。

1963年是大江健三郎創作生涯中關鍵的一年,他的長子大江光出生了,但頭蓋骨先天缺損,且重度智障,龐大的打擊讓大江健三郎幾近崩潰,他一度走到河邊欲尋死,但終究將這份窒悶煎熬的情感化作文字,寫出具濃厚自傳色彩的《個人的體驗》,這份生命中無法承受之重找到了宣洩的出口

百年千書,陪你閱讀經典好書。
https://readmoo.com/kebook
http://www.facebook.com/1000eboo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