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樂園》 神之旨意 v.s. 人類自由意志

「境由心生。心之所向,可以使地獄變成天堂,天堂淪為地獄。」(The mind is its own place, and in itself can make a heaven of a hell, a hell of heaven.)──約翰‧彌爾頓(John Milton),《失樂園》(Paradise Lost)。
1667年4月27日,史詩《失樂園》正式出版,此乃英國詩人彌爾頓以舊約聖經創世紀為靈感而創作的作品。描述撒旦化身為蛇,引誘亞當和夏娃違反神的禁令偷嘗智慧樹的果實,導致人類被逐出伊甸園的故事。
撒旦在墮落之前原名路西法,是身份僅次於上帝的七大天使之一。但由於他的傲慢,導致其墮入地獄炎湖。而夏娃偷食禁果,並非真為熱愛知識或追求智慧,而是為了掙脫伊甸園的限制,上登天國成為天使,他們的自由意志與上帝相牴觸,因而皆受到責罰。
彌爾頓旨在「辯證神對人類的態度」,及闡明神的預見與人類的自由意志之間的衝突。除了宗教面向,《失樂園》也富有政治意涵,暗喻當時君王與革命軍對抗的英國內戰,與之後的王政復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