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國買下全世界

【維斯塔愛看書】《當中國買下全世界》:從市場供需到對萬物的珍惜

當中國買下全世界

試讀連結

近年來,中國的崛起就像是騰空噴射的火箭,愈飛愈高,也愈飛愈遠。中國開始用經濟的力量取代政治發展,此刻已成為在世界舞台上發光發熱的要角——不管你是否喜歡,或者覺得有些無奈,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如果我們還用刻板印象來看待對岸,或者打心底瞧不起對方,那麼真的很可惜,也容易錯失因應的契機。

第一次翻開《當中國買下全世界》這本書,自然是被書名所吸引。老實說,這個標題的確是有一點兒聳動,但仔細想想,好像也真有幾分道理。作者細數中國如何在全球佈局,企圖掌控石油、可耕地、礦產、水、糧食等大宗物資,也一舉改寫了「新殖民主義」世界史!

說到底,天底下的資源終究是有限的,而能夠用錢買得到的,顯然就不貴。時序進入2011年,中國已經成為美國國債最大的持有者。這個結果令你吃驚嗎?我倒是一點兒也不意外,別的不談,光是我們所熟悉的網路、資訊產業,就可以看到中國人橫行天下的足跡。

2005年,聯想電腦集團以12.5億美元買下IBM公司的PC部門,我還記得,當時這則新聞引起一陣譁然。2010年,馬雲的阿里巴巴集團全資收購位於美國加州的B2C網路銷售平台Vendio,並成為阿里巴巴旗下的一個事業單位。

2011年,騰訊也花了2.31億美元收購美國遊戲開發商Riot Games(《英雄聯盟》的發行商)的多數股權,緊接著又在2012年7月斥資3.3億美元,收購Epic Games的48.4%股權。後來,又投資韓國的Kakao Talk。

資本的力量,在這一樁樁的收購案中彰顯無疑。不過耐人尋味的是雖然中國已成為美國國債最大的持有者,但美國卻不敢對這個來自東方的巨人掉以輕心。相較於聯想、騰訊這些私人企業,中國境內的多家國有企業實力更為雄厚!由於挾著大量的資本和背後有著國家機器的撐腰,中國國企近年來在國際市場大舉擴張,收購產業資源毫不手軟,自然也引起西方世界的恐慌。

籠罩在「中國國企威脅論」的陰影下,以美國為首的世界強權開始限制中國企業參與網路、資訊等高科技計畫,像是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ZTE Inc.),就因為國企身分屢屢在海外市場踢到鐵板。而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Inc.)雖然隸屬於民企,卻也因為背景關係而遭到美國有關單位的調查。

儘管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將中興和華為這兩家公司拒之門外,華為公司執行副總裁徐直軍甚至宣稱,「我們不再對美國市場感興趣」。但大家都可以想見,這只是一時的氣話而已。

在商業邏輯的運作之下,這一點點小挫折並不算什麼,中國國企仍將在世界舞台上扮演要角,自然也不會改變中國人大舉買進全球知名企業的決心。當全球人口愈來愈多,但資源卻愈來愈顯得珍稀的同時,想要滿足自身的資源需求,隨時可能爆發國與國之間的大宗商品戰爭。

二元論的支持者,認為世界是由善與惡這兩種力量所統治。善是精神,是靈魂,是善的力量創造的一切東西;而惡是物質,是肉體,是惡的力量創造的一切。這兩種力量交互對抗著,共同支配這個世界的運作。

無論是熱烈期盼中國資本力量的發揚,或者是看壞對岸的長期發展,好似都有幾分道理。但對身處台灣的我們來說,讀丹碧莎.莫尤(Dambisa Moyo)所寫的《當中國買下全世界》這本書,總會不經意的在心海裡激盪出更多的漣漪。

沒有對錯,也沒有標準答案,讀完此書之後,我不禁發出長嘆。此刻心中,只有對於這個世界的更多想望,以及對萬物、資源的珍惜。

維斯塔愛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