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鬼才考克多 超現實電影部部是經典

「歷史與神話,我比較喜歡後者。歷史以事實為基礎,後來都成為了謊言;神話以謊言為基礎,後來都變成事實了。」──尚‧考克多(Jean Cocteau)。
1889年7月5日,法國詩人尚‧考克多生於一靠年金度日的富裕家庭,家人都是藝術愛好者,沒有高中文憑的他,19歲時出版了第一本詩集《阿拉丁神燈》,即引起藝文界的注意。25歲起認識了畢卡索、布拉克等當代活躍的藝術家,一展其繪畫與設計長才,「巴黎才子」的封號愈發響亮。
考克多的才華還不只於此,1920年代起,實驗電影運動盛行,他又跨足電影界,處女作《詩人之血》上映後一鳴驚人,整個故事發生在煙囪將倒塌的一秒之內,以四個互不相關的小故事帶出主角對於生命的臆想與死亡的恐懼,超現實的象徵手法隨處可見,這位藝術全才創作的電影,本身就是個神話。
在2013出版的《藝術欣賞與知識》一書中,作者周于棟以藝術家身分,提供真正喜愛藝術的讀者一些方法,讓他們在逐步摸索後,得以徜徉於藝術世界中。他說:「不少人以接近藝術做為虛榮與體面的流行,或作物質化的投資……文化沙漠非但不能成為綠洲,反倒變成文化混凝土場了。」藝術的審美趣味其實標示了社會階級的差異,透過經濟、文化與社會三種資本的相互移轉,布爾喬亞的意識型態將不斷被再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