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美作家郭松棻 戰後台灣經驗為作品主軸

圖為郭松棻作品《雙月記》,集結其〈月印〉與〈月嗥〉兩篇八○年代中期作品(Photo from Flicker CC by 沐川

「月亮從遠處的營房升起來。
月的光暈慢慢在院子裡擴大,慢慢包圍了田間,慢慢包圍了這棟房子,也慢慢包圍了天天孤坐屋裡的她。
文惠已經愛上了兵營裡的喇叭聲。
即使是大白天,那雄壯的音符,經過空空蕩蕩的天空,聽起來還是那麼蒼鬱。
『生活或許本來就是這樣寂寞的。』
文惠又一次暗自對自己這麼說。」──郭松棻,〈月印〉。

2005年7月9日,作家郭松棻因二度中風驟逝於紐約,他曾因投入保釣運動,被台灣當局列為政治黑名單,直到解嚴後,離鄉20多年的他才得以首度返台。儘管長期旅居美國,他筆下的小說題材始終是戰後的台灣,他的原鄉。他以格外輕柔的筆觸處理著巨大的歷史傷口與政治風暴,用勁但不帶一點力痕的讓歷史無我地落入人的時間內,試圖呈現某種「歷史的真實」。

1961年,郭松棻自台大外文系畢業,後赴美念比較文學。經歷過七○年代的保釣運動,他開始深研馬克思主義,並以筆名羅安達陸續發表作品。如同他心儀的中國作家魯迅精神,他認為創作不只是批判譴責,還必須促成某種行動,「以取代多餘的、徒然把自己繳交出去的言詞。」

郭松棻的每部作品本身無疑具有某種宣言式的意圖,以1984年發表的〈月印〉為例,這部以二二八事件為背景的小說,以女主角文惠與丈夫鐵敏的情愛關係隱喻台灣的政治局勢與國族認同,將女主角文惠深邃幽微的心理轉折刻畫入微,並從她的視角觀看動盪時代中的政治歸屬。

百年千書,陪你閱讀經典好書。
http://www.facebook.com/1000ebooks
https://readmoo.com/k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