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from Flickr CC by Erlend Schei

蓋伊.川崎告訴你什麼是真正的「自助出版」(上)

by 張恩溥

前蘋果軟體傳教士(Evengelist),有最會行銷蘋果美譽的蓋伊.川崎(Guy Kawasaki),在2013年美國書展中特別針對「自助出版」進行了一場精彩的演講,妙語如珠的他,不但闡述自己對自助出版的看法,也探討社群媒體(Social Media)對自助出版的幫助及重要性,更分享了自己在自助出版中的許多寶貴經驗。

自助出版不是不夠好 而是多元內容的展現

首先,川崎談起了「自助出版」在用字上的不同,他表示,在過去自助出版(self-publishing)代表的是找不到出版社的作者,或是不好的作品,因此讓自助出版或多或少帶著負面的含意。「手工出版」(Artisanal Publishing)對自助出版來說,會是一個更好的用詞,」川崎認為,Artisanal(意指手工或手工作業的)這樣一個帶著正面含意的字眼,多半與釀酒師、烘焙師、獨立影片製作人……等連結在一起,而這些行業並不會遭人訕笑,若以這樣的概念來看自助出版,更符合現在的趨勢。

「當然,自助出版的作品,不見得都是好的,」川崎指出,在自助出版的時代,等於是一種出版的「民主化」(democratization),內容或許良莠不齊,但廣大的讀者可以自己決定是否喜歡,而非將對內容的決定權,讓區區數個編輯把持在手上。

「現在只要你能上傳檔案到亞馬遜上,48小時後,你就是個有作品出版的作者了,」川崎表示,雖然許多堪稱垃圾的東西也能出版,但這代表內容更為多元化,所有人都能看自己喜歡的東西,自己決定哪些什麼樣的出版品才是好的,「這就像一種『垃圾的民主化』,但我喜歡!」川崎打趣地說。

自助出版無法獨立完成 出版商有其不可替代性

至於自助出版是否代表作者一個人可以兼顧所有的工作,川崎對此則顯得不以為然,「所有傳統出版模式中,出版商所做的事情,在自助出版中還是必須得做到,」他進一步解釋,包含設計、排版、公關、宣傳……等過去出版商負責的領域,對自助出版來說還是一樣重要,且不會消失,「所以作者必須負擔其中某一項工作,要不然就必須找人幫忙了,」川崎這樣表示。

他更指出自助出版的兩大缺點,其一便是「通路」的進入障礙,「我的自助出版作品,曾想進入邦諾書店(Barnes & Noble),而不得其門而入,」而另一個缺點,便是書籍的海外授權,川崎舉例:「有個克羅埃西亞的出版商寫了封email,表示他們是當地最棒的出版商,並請你授權,該怎麼確定他們真的是當地最棒的呢?」他表示,和授權相關的文書作業及合約擬定等流程,不但費時而且所費不貲,「你總不希望花了幾萬塊,卻只賣了50本書,」川崎打趣地說,而他也認為這兩大缺陷,正是傳統出版商勝出自助出版的地方。

繼續閱讀:
蓋伊.川崎告訴你什麼是真正的「自助出版」(下)
延伸閱讀:
最會行銷蘋果的蓋伊.川崎公開自助出版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