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公主》童話意象與原著有出入

1937年7月17日,美國電影史上第一部動畫長片《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在好萊塢卡泰劇場首映,一幕幕夢幻的場景、可愛的小動物們、溫柔美麗的白雪公主種種意象融會起來深植人心,成為一般熟知的《白雪公主》版本,「最後,公主與王子便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的不變結局也奠定了人們對童話的想像。
然而,近年來,有不少標榜「原版」的格林童話出版,在原版的故事中,壞心眼的巫婆,其實是白雪公主的親生母親,她生下公主的目的,原是為了讓自己的美貌更獲肯定,沒想到女兒的誕生奪走她的所有風采,因而埋下殺機。其他尚有性交、殘忍刑罰等被視為「兒童不宜」的情節,讓《格林童話》甫出版便遭受巨大爭議,經過七次刪減修改,才呈現出今日廣為人知的幸福快樂版本。
但其實《格林童話》一開始設定的讀者群並非孩童,作者「格林兄弟」的創作初衷原是為了詳實記錄當時社會,才逐一寫出兩百多則富含警世意味的故事,例如《糖果屋》中怕迷路而灑下麵包屑的小兄妹,他們之所以在森林失蹤,其實是被父母吃掉了。故事素材取自中世紀歐洲,當時常鬧饑荒,因此殺嬰是普遍行為。
最後附上英文漫畫版本的《白雪公主》,回味一下這部經典童話囉!
百年千書,陪你閱讀經典好書。
http://www.facebook.com/1000ebooks
https://readmoo.com/k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