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數位化衝擊的6大生存法則

Way out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Lemsipmatt

編譯/Alex Grey

「在數位出版的這個亂世當中,只有9%的出版商能夠存活,」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前哈佛商學院教授,現任Deseret News and Deseret Digital Media報社經營者的吉伯特(Clark Gilbert),與《創新者的兩難》一書的作者克里斯汀生(Clayton M Christensen)所共同研究出的結論。

雖然吉伯特經營的是報業,似乎與出版業有些不同,但這個推論其實仍舊相當具有參考價值,因為報業與出版業其實有著極為相似的背景,兩者的內容都相當容易數位化,也都有許多傳統包袱,也都掙扎著要取得商業的創新,最重要的是,兩者對採用新科技起步較慢。

針對目前數位化產生的許多亂象與業界的掙扎,吉伯特提出了6大守則,強調這些就是想存活下來的出版商一定要遵守的黃金原則。

1. 成立獨立公司專責數位化:

在吉伯特與克里斯汀生的調查與研究當中,所有能夠在這場數位化亂象中取得成功的公司,全都有獨立的公司來負責數位業務及產品。而沒有這樣做的公司,則100%敗陣下來,因此吉伯特認為,這絕對是必然的作法,但他也強調這個步驟雖是必須,卻也不能保證日後的成功。

2. 改變、優化原本的傳統業務:

除了開發數位化新業務之外,出版商也必須認清一個事實:改變自己原有的作業及營運方式。這樣的改變包含許多方向,線上內容會員制便是相當不錯的作法,此外,改善與作者之間的關係與合作方式、引進或開發更好用的平台,或是將數位化觀念落實在全公司的各個部分,而非僅著重在某單樣出版品上,這些都是必須改變的面向。而利用數位閱讀的特性,透過中篇小說或短篇故事培養更多作者,也是必須注意的部分。

3. 讓組織變得更小及更好:

許多出版商其實這幾年都已進行組織瘦身,將許多編輯方便的工作,轉包給外部人員負責,但這樣還不夠,出版商還必須更瞭解自己的市場,也就是讀者,而不再是零售商。出版商必須開始與讀者互動,並建立起更深入的關係。

4. 開發新業務與新市場:

既然成立的獨立數位產品部門或公司,就一定要有全新、獨立的成員,而且一定要從公司外部,甚至別的產業招募人才。譬如負責社群行銷的人,就必須找一位對社群經營相當有經驗的人,而非只是找一個在出版業中很愛用Facebook的人而已。同樣的,要改善與作者之間的關係,並改善服務作者的模式,就必須找到對客戶關係管理(CRM)有著優異見解的專家。即使是在出版業中對數位化相當有想法的人,也可能流於出版業的許多窠臼而不自知,因此從外部尋找人才,才是讓自己公司邁向成功的方法。

5. 將負責數位化的新公司與原本的業務徹底分開:

吉伯特強調,雖然成立了負責數位化的新公司,而原本的組織也開始轉型,但兩者間除了分享一些資源,以及有著共同的願景之外,不能再有過多的交集,負責數位化的新公司必須盡可能的獨立。「否則原本的公司將會一步一步侵蝕新公司,終將導致失敗,」吉伯特表示,兩者獨立才有辦法各自專注在自己的業務上,甚至產生良性競爭,進而造成雙贏的局面。

6. 別低估數位化帶來的衝擊:

最後,吉伯特呼籲整個業界千萬別低估了數位化帶來的衝擊,出版業不能將所有的指望放在電子書或新的平台上,否則電子書只會成為紙書的另一個複本而已,出版商也終將淹沒在數位化的浪潮中。「要在破壞中生存,就得先破壞自己,」吉伯特表示,出版商必須重塑自己原有的商業模式及工作方法,才能生存下來。

資料來源:

  1. Will you be in the nine percent of publishers that survive?
  2. Six Principles Clark Gilbert Used to Transform Desere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