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貧窮的哈佛女孩》 從個人苦痛看社會結構失衡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Pison Jaujip

今天是第二屆「國際女孩日」,今年「國際女孩日」的主題為「女孩教育創新」,在這個關注女孩權利的日子裡,就跟著小編一起翻開《最貧窮的哈佛女孩,看作者莉姿.茉芮
(Liz Murray)自述社會底層生活的艱辛與背負的汙名,然而也是這段經歷讓她得以申請到《紐約時報》獎學金,成功進入哈佛就讀。

莉姿8歲時就要出門乞討,嗑藥的雙親無法照顧她的日常起居,她時常在街頭遊蕩,過著餐風露宿的生活,髒臭的外表讓她在學校時常遭人非議,壓力之大使她成了翹課常客。

然而,在母親感染愛滋去世後,她意識到唯有盡量獲取充足的知識資本,自己的生活才可能出現變化。於是她回到學校上課,作業則是在橋下、地鐵邊完成。她將四年的高中學程,壓縮成兩年讀完,每門學科成績都在A以上。莉姿的故事感動了《紐約時報》的每一位評委,成功贏得一萬塊獎學金,獲准進入哈佛。

百年千書,陪你閱讀經典好書。
http://www.facebook.com/1000ebooks
https://readmoo.com/k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