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鯨專用百科全書 《白鯨記》詳述生態知識與海洋面貌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Pete Simon

「大鯨像雪山一樣的背峰,在陽光下閃爍著,乳白的額頭上滿布皺紋,當牠像幽靈般竄出,露出兩長排彎曲閃亮的牙齒時,那模樣就像是一座墓門敞開的墓穴……」──赫爾曼‧梅爾維爾,《白鯨記》。

1851年10月18日,美國作家梅爾維爾的小說《白鯨記》(Moby-Dick)首次出版。儘管長達三十萬字,《白鯨記》的結構和敘事相當流暢明確,共分成八十四章,作者先帶著讀者認識海洋迷人的魔力,接著講起船長亞哈和抹香鯨莫比‧迪克之間的恩怨,亞哈的一條腿是被莫比‧迪克咬掉的,他發誓定要殺死白鯨。在濃烈復仇心的驅使下,亞哈領著水手們持續追捕白鯨,最後在太平洋上決一死戰,卻落得船毀人亡的下場。

白鯨記》以捕鯨人在大海中追擊白鯨的過程,探討人性的多重面向與大自然的深不可測。莫比‧迪克象徵自然生態,亞哈則是自大蠻橫的人類代表,他曾說:「不要對我不尊敬,就算是太陽得罪我,我也會出手痛擊。」恣意橫行的萬物之靈,往往在大自然的反撲下自嚐苦果。
由於梅爾維爾年輕時光多在海上度過,他當過四年水手,也當過捕鯨人,對於捕鯨船的運作模式早有了解,再加上創作小說之際,他不斷尋訪捕鯨人,從中挖掘新鮮題材,是此《白鯨記》對海洋知識及捕鯨過程的描述極為詳盡細緻,包括鯨魚分類、魚叉細節、如何採取鯨油等等,堪稱「捕鯨專用的百科全書」。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白鯨記》問世的1851年,美國黑人仍被視為奴隸,遭遇不平等的對待。但《白鯨記》裡水手們的工資是以工作能力而定,與膚色無關,可謂先政府一步宣告「人皆平等」的概念。《白鯨記》出版後銷售狀況始終很差,直到梅爾維爾死後四十年,這部長篇鉅著才被評論家與讀者大力讚揚。

百年千書,陪你閱讀經典好書。
http://www.facebook.com/1000ebooks
https://readmoo.com/k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