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你不知道的台灣》讀到30年前聽說的金門中山室屠殺事件
大學畢業,服役。預官受訓結束,抽籤,分發。幾天前我媽幫我拜拜,據說那家神明很靈,但靈不靈,籤抽了,才知道。果然,一抽,隊上幹部恭喜我,333步兵師,在小金門,不過好像快移防回台灣了。不知該喜還是憂,總之,飄洋過海,到金門,轉小船,登上烈嶼,也就是俗稱的小金門。
二月天,很冷。風蕭蕭兮海水比易水寒,懷著悲壯心情,在碼頭等待分配連隊單位。一名軍官教我們排隊,然後依序分派。我剛好分發到旅部,我心想,莫非拜拜的靈驗是在尾勁的,在旅部當幕僚,至少不下連隊,免於操演,也好。
當時已夜,來到旅部,不見路,摸黑,進石洞營舍,開始把命運、身體、靈魂交給國家託管此後的一年半載。第二天起床,只見旅部幹部忙進忙出,戰情電話打來打去,旅長一早就不見人影,原來有一艘中共機帆船,在海面行駛,用機槍和六○砲,趕不跑,打不走,企圖強行通過金(門)廈(門)海面。據說,讓匪船通過,師長以降高層軍官都要被撤職。
不知過多久,聽說機帆船被轟掉了,師長在海邊據點親自掀開七五砲遮蓋的帆布,一砲轟過去。五七砲是一種直射砲,長長一管,火力強大,不像六○砲,拋物線,打不準。
這是我初抵小金門的震撼教育,預示了外島軍旅一定好玩。
在旅部,聽說很多媒體不會報導的秘錄醜聞。譬如,我到小金門前幾天發生的,在金門本島,士兵持槍掃射中山室,死傷多人的慘劇。
在軍隊裡,死人是大事,能掩蓋儘量掩蓋,蓋不住的,只好變造事實,把對國軍形象的傷害降到最低。大家從洪仲丘案,已經見識到一些了。
退伍那麼多年,我也還記得,一次打靶,槍枝膛炸,士兵的臉被炸爛了,入斂用紙糊。每則意外事件,聽來驚心動魄,幸好沒親身遇到。感謝列祖列宗保佑,或者我媽拜過的、似準似不準的神靈庇佑。
在戒嚴時期,誰在軍中死了,或者怎麼死的,不會見諸報端,僅口耳相傳,真假參半,化為茶餘飯後的談話資料,代代相傳。小金門那樁掃射事件,一過三十年,沒想到會在網路上,在書本裡,讀到事發經過以及前因後果的報導。作者是管仁健。
管仁健這篇〈我們那冤死的弟兄們〉,先貼於網站,後結集出書。在網路發表後,引發爭議,幾位局內人,包括當時的部隊連長、現場影像紀綠的攝影者,分別撰文駁斥管文的若干說法。
然而是非真假如何,外人無從置喙,難以辨明,但比對雙方說詞,容或細節有所出入,價值判斷不一,事件經過大致呈現得差不多了。
這就是金門「二一三事件」,也稱為「71‧213事件」,數字指事發日期:民國71年2月13日。當日清晨七點十分,金門后盤村營區146師步五營第二連,吳姓士兵持美製M16自動步槍,在中山室,掃射了五十七發子彈。當時全連弟兄正在用餐,連長、輔導長赴師部開會,管仁健說,吳姓士兵開槍並未針對任何人,幾乎全射向鋁製豆漿筒。但M16火力過於強大,加上餐廳鋼筋強化水泥的RC結構,以致跳彈四射,傷亡慘重,除了七人當場死亡,兩人送花崗石醫院死亡外,另有八人重傷,多人輕傷。凶嫌飲彈自盡未死,後來被槍決。
當時的連長在過管文後,於回憶兼反駁文章中補充說,他聞訊奔回營區時,看見現場血肉模糊,而凶嫌:「當我走向開槍的吳XX時,他斜靠於中山室進門對面牆邊,兩腿半盤膝而坐,一槍靠左肩,一槍置於膝蓋上,兩手自然的平擺於膝上m16上方。我向前取槍交給旁邊一名班長清槍,當場掉出一發,彈匣內還兩發。吳xx自裁時子彈由下巴往左臉穿過,血在左半邊臉,面容清晰可見,腦袋還相當清楚,」
啊,這就是我在小金門所聽聞的步槍掃射殺人事件。先前我不斷想起這事,也多次想像可能的畫面,卻沒想到會在卅年後知道事件經過。
據管仁健自述,透過網路論壇,認識不少退伍弟兄,經多次訪談,並親赴金門訪間,而得此文。
因為管文的措詞對該師以及軍方處理不太友善,事發時的連長在部落格反駁、痛罵之餘,並向國防部陸軍總部控訴管仁健的文章「損及軍譽」,但陸軍總部以此為可受公評之事駁回,令這位連長失望憤恨。
管仁健細數台灣舊事,堪稱一絕,《你不知道的台灣》系列叢書,《國軍故事》是第一部,此後依主題又寫了《校園奇案》、《影視秘辛》等書。就「國軍故事」而言,當初沒把管仁健白色恐怖掉,留下謗書,情治單位可能有點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