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故作家行銷術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Nick Watts
編譯/Alex Grey
「許多出版社都犯了一個致命錯誤,對所有的作家一視同仁,給予一模一樣的輔助,」美國知名的出版界野火行銷公司(Wildfire Marketing)創辦人伊格(Rob Eagar)近日如此指出,他不但認為每個作家都有其獨特、與眾不同之處,應根據各作者的特性規劃不同行銷方案,若為已故作家搭配相應的特殊行銷,也能讓這些長眠的才子才女,繼續穩坐「暢銷作家」的寶座!
伊格近日一系列的出版行銷專題文章,引起業界許多討論。在這一系列詼諧卻又不失精準的文章當中,伊格利用「是否達到銷售目標」,以及「實踐行銷力道的強弱」為主要指標,將所有的作者約略分為四種:成功的作者、不成功的作者、不努力也不成功的作者,及已故作者。
針對已故作者的行銷,伊格表示,雖然他們再也無法配合任何出版商規劃的行銷策略,如簽書會、社群媒體操作……等,但他們擁有的魅力及口碑,卻可能是許多在世的作家們願意犧牲一切而得到的。
「出版社如果放任這些死去作家的作品凋零,那讀者自然不再追隨,彷彿也跟著離開的世上一樣,」伊格打趣地說,這麼大規模的死亡,出版社可承擔不起,因此他規劃了一套針對這樣的作者該如何行銷的方案,他稱之為「已故作家行銷」(Dead Author Marketing)。
1. 與各種線上或實體社群取得連結
「你知道有多少個以珍奧絲汀為主題的社團嗎?我的某個客戶只找了幾天,發現竟然有一百多個!」伊格分析,讀者會依據各種主題組成社團或讀書會,一樣會針對過世的作家而有類似的社群活動,虛擬實體都有,不管是粉絲團、論壇、網站,或是定期聚會的社團,可以接觸的群體實在太多了,出版社應該要針對這些讀者,提供讓他們感興趣的資源。
2. 與主流媒體合作
作家過世並不代表他「過時」了,許多年代久遠的著作,其實依然能對現在的許多新聞事件,提供許多寶貴的教訓及意見,主流媒體也一直都在慶祝許多知名過世作家的誕辰或重要紀念日,這類的媒體資源,便是喚醒讀者印象的最佳利器!
3. 以「價值」為主軸的行銷廣告
「珍奧絲汀(Jane Austen)、托爾金(J.R.R. Tolkien)、馬克吐溫(Mark Twain)……,有太多太多作家,死後發揮的影響力不亞於生前,甚至比活著的時候更受到讀者的喜愛,」伊格表示,讀者其實多半並不在意一個作家是生是死,在讀者心目中,重要的是這些作家利用文字所留下來的珍貴資產,這正是出版社可以拿來強力宣傳的重點,讓讀者瞭解,或許這些作者已經不在了,但他們的價值卻是愈陳愈香,只會增值不會貶值。
4. 創造並延續口碑
許多已經死去的作家,在讀者間已經有著相當良好的口碑,如何讓口碑持續,甚至持續延燒進而帶動銷售,都是出版社應該思考的課題。許多方式及工具都能刺激過世作家在讀者當中的口碑,譬如舉辦問答比賽,或是贈送經典著作,甚至將作者的許多經典文字及格言,做成精美的圖片在社群媒體上擴散,都是很好的方法。此外,出版作者的研究手稿,或是生前未曾曝光過的作品,甚至是珍貴的老照片、與親朋好友情間的書信往來……等,都是能夠讓口碑持續流傳的好方法。
「一本書如果能培養出一票死忠的讀者,即使作者沒有參與行銷也沒有關係,」伊格強調,或許死去的作者們再也不能替自己的作品背書、推銷,但利用各種方式,仍然可以讓更多讀者認識他們的作品,甚至比在世的時候更暢銷。
資料來源:
- The Four Types of Authors in the World – Part 4: Dead Authors
- The Four Types of Authors in the World – Part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