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我寫畫誰,我是在寫畫自傳式的自己:《穿越世紀的情書》

試讀連結

「的確,講自己,要有一個距離。講自己,離不開周邊的人與物的連繫。講自己,不及別人的描述來得立體。」--羅婉儀| 《穿越世紀的情書》

故事從1907年9月8日開始。那天,美裔猶太女子托克勒斯抵達巴黎,認識了葛楚德.斯坦。斯坦強壯又精力充沛,瘦小的托克勒斯是斯坦的情人、秘書,也替他做菜。

托克勒斯和斯坦共同經營的沙龍,座落於花神街27號,巴黎左岸,不是桂綸鎂的左岸。斯坦以其銳利前瞻的品味,成為當時一票藝術家的知音,甚至「師傅」。畢卡索就住在蒙馬特,海明威曾為座上客,喬伊斯和龐德時常出入,而費茲傑羅「是唯一寫得如此自然的年輕作家」。

那時的巴黎本身就是一座自足的宇宙,在午夜,迫近的是一次大戰。

後來斯坦寫了一本書,書名叫《愛麗絲.B.托克勒斯的自傳》,打字的是托克勒斯,寫的正題卻是關於斯坦。羅婉儀說,斯坦沒有直接寫托克勒斯,但每當斯坦假托克勒斯的自傳名義寫自己,他同時也在寫托克勒斯。

「無論我寫畫誰,我是在寫畫自傳式的自己。」

這本《自傳》是斯坦賣最好的書,年代記載到1932年。1933年,納粹掌權,隔壁的德意志即將邁向第三帝國,漢娜.鄂蘭和卡爾.洛維特都在這一年逃離德國,華特.班雅明在德法邊上自殺。

開啟 《穿越世紀的情書》,這第一封「情書」,便是羅婉儀假托克勒斯的名義寫給斯坦的。「二次大戰前後,」羅婉儀寫道,「因為得到當時支持納粹主義的法國維希政權的高官的保護,斯坦擁有許多的藝術作品都得以保存下來」,「據說,斯坦曾經幫忙維希政權翻譯長篇且激烈的反猶太主義演詞…她甚至曾聲稱希特勒應當獲頒諾貝爾和平獎。」

托克勒斯終於離開斯坦,「各人對各自的當下都不那麼感到味兒--過去、美好、錯過了,或沒有來得及出生。」

午夜巴黎,本世紀初璀璨萬分的時刻,百年後回盼,卻沒有辦法僅僅緬懷晶亮的流光,因為在那篩落指間最輕巧最耀目的交會間,也醞釀著必須直視、必須與之正面對決的惡。

午夜巴黎第二彈
https://readmoo.com/block/174

►這裡是Readmoo電子書店◄

完整閱讀,從這裡開始。
https://readm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