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度山恩仇記》改編自真實事件

「唯有經歷過不幸的人,才能體會出真正的快樂。」──大仲馬(Alexandre Dumas),《基度山恩仇記

基度山恩仇記》乃是改編自1807年的一起社會真實案件。當時巴黎一名皮鞋匠畢卡德正要跟一位貴婦人結婚,但四位妒忌他的朋友聯合誣賴他是個英國間諜,畢卡德因而冤枉入獄,被關了七年。他在獄中結識一位死囚,死囚將自己在米蘭的一筆龐大遺產遺贈給他。他出獄後,拿到那筆財產,改名並重返巴黎,花了十年時間精心設計了完美且成功的復仇計畫。

1884年,大仲馬在法國《辯論報》上,以連載小說的形式,刊登了136回的 《基度山恩仇記》,情節與該起案件極為相似,只是故事中的主人翁,從鞋匠換成年輕有為的船員, 並多坐了七年的牢。此部作品的吸睛之處在於主角布署周密、出奇制勝的復仇過程,然讀者在閱讀時,往往會陷入復仇者沉重且複雜的情緒波折,久久不能自已,因此這本書也被稱為「從男孩變成男人必讀之作」。

大仲馬一生的轉捩點,在於認識了一個叫阿道夫的貴族朋友。阿道夫帶他認識文學和戲劇,使大仲馬立志要成為一個作家。他20歲時獨自前往巴黎闖蕩,以寫劇本糊口,後來乾脆自己創作。他花了三年時間,終於讓自己的劇《亨利三世與其宮廷》在法蘭西劇院演出。謝幕時,觀眾報以如雷掌聲,大仲馬終於開始嶄露頭角。

1844年出版的《基度山恩仇記》,使他穩坐當代最受歡迎作家的寶座。然而,由於大仲馬生性豪爽,名利雙收之餘,開始沉溺於一擲千金的奢華生活,晚年積欠鉅額負債,經常被迫以極快的速度寫小說抵債,令人不勝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