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婉秋 宛如彩虹的絢爛義工人生
撰文/王志元
是什麼樣的契機,會讓一位從未獨身出國旅行過的女生,放下螢光幕前光鮮亮麗的記者工作,出發到海外擔任服務人群的義工?而在服務的過程中,背後又有什麼樣的力量支持著她,讓她得以克服困難,並且進一步改變自己對生命的體悟?
透過越洋網路電話採訪,《婉如一道彩虹》的作者黃婉秋用著溫柔且堅定的語氣,分享一路以來作為一名海外義工的心路歷程。她的服務旅程經過非洲、印度、台灣,接著再回到自己的家鄉馬來西亞;透過她的描述,我們發現無論是遙遠的國度或是自己的家鄉,都有著迫切的問題與需要幫忙的人們,而身為一名有志於服務的義工,可以透過什麼樣的管道與準備,才能在人群中做出最大的貢獻。
採訪南非,奠定服務基礎
《婉如一道彩虹》從黃婉秋2007年受電視台委派,隨「世界宣明會」(台灣稱『世界展望會』)到南非約翰內斯堡(Johannesburg)有著世界最大貧民窟之稱的索偉托(Soweto)進行有關愛滋議題的採訪開始寫起。談起這趟經歷,黃婉秋說,自己最忘不了的是當地小孩的天真與熱情。小孩子不怕生,擁抱是他們示好的直接表達方式。
而問起採訪貧民窟前的心理準備,黃婉秋說,因為自己知道愛滋病的傳染途徑以及防疫觀念,所以在接觸當地患者時,是不會感到擔心害怕的。而唯一讓自己感到畏懼的,只有探訪愛滋臨終患者時的情景。也許是因為醫療條件不足的緣故,病人臨終前的狀況並不好,與其說是畏懼疾病,或許更是因為赤裸地面對死亡了緣故。思考與觀看世界,這個研究方法與小時候讀的大量文學經典一樣,在當時都沒有太大的感覺,但在後來都是寫小說時重要的養分。
而問起採訪貧民窟前的心理準備,黃婉秋說,因為自己知道愛滋病的傳染途徑以及防疫觀念,所以在接觸當地患者時,是不會感到擔心害怕的。而唯一讓自己感到畏懼的,只有探訪愛滋臨終患者時的情景。也許是因為醫療條件不足的緣故,病人臨終前的狀況並不好,與其說是畏懼疾病,或許更是因為赤裸地面對死亡了緣故。思考與觀看世界,這個研究方法與小時候讀的大量文學經典一樣,在當時都沒有太大的感覺,但在後來都是寫小說時重要的養分。
追隨泰瑞莎修女的腳步前往印度
印度是黃婉秋義工之行的第一站,作為一名虔誠的天主教徒,泰瑞莎修女犧牲奉獻的精神一直是她心目中的榜樣。除了信仰的召喚外,問起什麼樣的契機使得婉秋下定決心成為一名義工,她說,當時工作與生活上遭遇的瓶頸,也是促使她傾聽內心聲音,積極向外尋求自我完成的原因之一。那麼當時家人反對嗎?黃婉秋調皮地說:「當然是先斬後奏囉。」
貧窮,是黃婉秋到達印度後所受到最大的衝擊。她在書中描寫露宿街頭的貧民,以及因為階級與奴隸制度下,被剝削的女性與農工階層。她說,要親眼見到之後,才真正了解所謂的貧窮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我問她,在印度這個對女性還充滿歧視的國家裡當義工是否會感到害怕?她說,其實在印度服務的過程中,她沒有遇到太多不愉快的經驗。倒是因為一位基督教團體的男性工作人員的好意提醒,倘若有遇到任何騷擾與侵犯,可以向他們團體尋求協助。這番話才讓她意識到,女性身份在當地其實是危機四伏的。那麼是否有宗教上的衝突?黃婉秋說,因為加爾各答每天都有許多從世界各地到來的志工,而當地居民長年來也早已習慣了Mother House的修女們的裝扮,所以並不會排擠外國人與不同宗教。
在Mother House,黃婉秋選擇了稍長兒童啟智中心,開啟了第一次的義工經驗。黃婉秋替孩童們清洗衣物、尿布,餵食孩童,陪伴照顧孩童,以耐心和謙卑理解他人的需求。在書中她是這樣描寫的:「這次短暫的服務讓我學會了很多年來一直無法學懂的事。什麼是付出、不抱怨、耐性、責任感、體諒、觀察別人的需要、感動和感激,最重要的事我也弄懂了怎麼愛。謝謝你,孩子們。」
台灣玉里,另一個天堂
談起花蓮玉里,黃婉秋在電話那頭興奮地說:「那裡真的很漂亮,空氣氣候都好,簡直就像天堂一樣,很懷念那裡。」的事,但對Readmoo的專屬閱讀器則是讚不絕口,絕不是「可以看就好」,而是相當精緻,能夠隨著使用者喜好簡單操作的界面。
在台灣的日子,黃婉秋多待在玉里天主堂跟隨著劉一峰神父(Yves Moal)做服務。談起神父,黃婉秋尊敬地說,劉神父與潘世光神父(Maurice Poinsot)都是她心目中的聖人,每天默默地犧牲奉獻,對她而言就像是基督一樣。兩位外籍神父大半輩子待在台灣,對於社區發展以及弱勢關懷有著極大的幫助,然而近年願意像他們一樣到海外奉獻的年輕修士漸少,這些上了年紀的老神父,仍舊獨自一人扛起吃重且繁瑣的服務工作。
問起婉秋,對台灣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她回答,食物與濃厚的人情味。例如台灣的原住民手工香腸,就是她一直念念不忘的好滋味。還有她在書中描寫的,玉里居民知道她來自馬來西亞,為了讓她一解鄉愁,還特地煮了咖哩請她吃。這樣的體貼與關懷,讓她始終銘感在心。
仍在服務奉獻的路上
在回到馬來西亞後,除了如書中描寫的照顧家人,黃婉秋仍持續發揮自己的力量於公益活動。書本結尾在她又重返加爾各答的Mother House,關於此次的義工行,她在電話裡說,這次在Mother Housew,她選擇了上次還不敢挑戰的垂死之家來做服務。這次的服務讓她對於生命有了更多體悟,她在垂死之家裡了解到,人的生命每一個過程都同等重要,只有平等與無私的陪伴關懷,才有足夠的能力陪伴垂死之人走完人生最後一程。
除此之外,黃婉秋也在馬來西亞成立了非營利組織《粉紅鞋》。成立的目的是為了讓更多有志於成為義工的朋友,能接受培訓與服務管道資訊平台。若讀者有興趣,或可上臉書搜尋「粉紅鞋」尋找粉絲頁面,或者上黃婉秋個人BLOG,也能找到相關資訊。
本文收錄於《犢月刊 NO.15》,歡迎免費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