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胥黎擁護演化論之說 嚴復將之譯為《天演論》

(Photo from wikimedia

1825年5月4日,生物學家托瑪斯‧亨利‧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生於英國倫敦,他20歲時在倫敦大學獲得了醫學學位,並發表了首篇科學論文,指出一種在當時尚無人發現的皮膚構造,該組織構造被命名為「赫胥黎層」(Huxley’s layer)。赫胥黎畢業後,擔任海軍軍醫一職,開始投入生物學與博物學的研究,由於其治學態度嚴謹,在學術界頗受好評,26歲便獲選為英國皇家學會的院士。

除了優異的研究成果,赫胥黎更廣為人知的是,他是達爾文演化論的忠實信徒。1860年,英國科學促進協會在牛津大學舉辦會議,討論人類的起源問題。赫胥黎援引解剖學、胚胎學等知識,佐以嚴密邏輯推演出「人猿同祖」的論述,獲得許多學者支持,他也因此獲得「達爾文鬥士」的封號。

1894年,赫胥黎將在牛津大學的兩篇講演稿,集結出版為《進化論與倫理學》(Evolution and Ethics)一書,大抵仍為擁護達爾文的「天擇說」。同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學者嚴復有感於中國積弱不振,便著手將《進化論與倫理學》譯為《天演論》,1897年在中國出版。嚴復並未翻譯全文,而是選擇了部分導言和講稿,並加入許多自己的意譯,借題發揮,為的是警醒當代政權:這是一個「適者生存」的時代,再不振作只有亡國滅種一途。

Readmoo,陪你閱讀經典好書。
https://readmoo.com/kebook